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95篇
综合类   3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随着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国家标准的出台,行人保护安全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汽车厂商的重视。文章以《欧盟行人保护法规》(Regulation(EC)No78/2009)为基础,运用CAE技术,考虑到行人保护小腿碰撞伤害值要求及制造工艺要求,对某乘用车的前横梁吸能板结构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吸能板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小腿伤害值,有利于该车型行人保护性能的提升,为以后类似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节能减排是发动机设计的核心目标,采用轻量化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之一.分别对吉利4D20轿车柴油机气缸体、气缸盖、梯型框架和油底壳、双质量飞轮、活塞及连杆、气缸盖罩和链条罩盖等关键零部件的轻量化技术进行了应用分析.吉利4D20轿车柴油机大量采用铝合金以及经过优化设计轻量化结构,使其单位功率质量达到2.12 kg/kW.  相似文献   
53.
为了提升整车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车轮偏心对转向盘摆振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车轮偏心引起的激振力和车轮动不平衡对转向盘摆振的贡献;以某B级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个因素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调整车轮动平衡对转向盘摆振稍有影响,调整下摆臂后衬套也有一定影响,但都不能明显减小振动加速度幅值;调整车轮偏心对转向盘摆振有显著影响,调整车轮偏心后,振动加速度幅值减小了近2倍;车轮偏心比动不平衡对转向盘摆振的影响更大,通过调整车轮安装定位方式消除安装偏心,对转向盘摆振现象的改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4.
重点阐述从整车功能定义到最后输出整车CAN通信协议数据库的整车CAN通信协议设计流程,对主机厂自主开发设计整车CAN通信协议有实际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5.
介绍了基于ICEM surf软件的汽车A级曲面评价方法.以某车型为例,分析了造型特征的一致性、特征线的光顺性等影响汽车整体造型的主要因素,以及控制点排布、几何连续性、高光、曲率梳等影响曲面品质的主要因素,并且对影响汽车A级曲面品质的各因素的内在成因及外在表现进行了剖析.该评价方法能够对汽车A级曲面的品质起到很好的控制作...  相似文献   
56.
PVC电缆料是电线电缆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高分子材料。本文对传统的双阶双螺杆造粒机和现新兴的密炼机造粒产生的粘连现象进行较为充分的分析,发现生产工艺温度、设备以及一些生产细节都是造成“粘粒”现象的原因。并结合生产实际通过控制工艺参数、选用合适目数的过滤网、选择适当的投料顺序和设备的定期维护等方法来解决生产过程中“粘粒”的现象。  相似文献   
57.
从实用角度入手,通过目前市场上各车型刮水器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汽车刮水器在开发过程中前期的额定输入条件、设计分析及验证方法等,并且简述目前在车型开发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8.
为打造有竞争力的汽车产品,除了具备可靠的质量、良好的做工等因素外,也要有一定的设计创意。汽车设计创意领域广阔,如车内安全逃生拉手、巧妙储物空间及防爆轮胎等。这些设计创意的应用使得人们用车更舒适、更贴心、更安全。文章通过对各种汽车设计创意的简单分析,阐述了汽车厂商为人、车、生活一体概念所做的汽车创意设计,并得出中国汽车需要创意设计以打造有竞争力汽车产品的结论。  相似文献   
59.
在节能环保的时代主题下,国家出台了对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与鼓励政策,因此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将获得更大的发展。首先,通过对国家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通过市场调研、经济性分析及技术分析等,指出节能效果在50%以上、续航里程在80km以内、总价在15万元以下的纯电动汽车,可基本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最后,针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特殊性,对中国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小型电动汽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0.
为优化车门内板后部的冲压工艺,文章采用AutoForm软件对该部件进行了CAE成型性分析,并根据修边工艺性和冲孔工艺性判定,制定了工艺方案。结果表明,对于采用工艺手段无法解决的破裂问题,应提出设计变更;对于车门内板后部,需要利用拉延筋的力及补充面造型来控制起皱。为避免出现简单工艺问题,设计人员需了解冲压工艺,而且工艺性问题优先用工艺手段解决,若需要增加成本,则优先更改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