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36篇
公路运输   229篇
综合类   214篇
水路运输   189篇
铁路运输   295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 自1865年Krause氏报告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以来,此病不常见,但随着心音图的发展,尤其是心血管造影法的进步,诊断本病较为容易。以下介绍作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6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经验,侧重讨论临床表现和心血管造影所见,并结合若干文献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2.
93.
王平 《路基工程》1995,(5):51-53,84
  相似文献   
94.
本文分析了目前铁路管理方式的现状和特点,针对存在的同题,探讨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改善优化铁路经营管理体制,详细阐述了用于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相似文献   
95.
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无砟轨道三维非线性有限元静力学模型,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用梁单元模拟钢轨、弹簧单元模拟扣件、实体单元模拟无砟轨道各部件、接触单元模拟无砟轨道各部件的连接,建立无砟轨道三维非线性有限元静力学模型,运用遂渝线实测数据、西南交通大学计算结果及无拉力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
基于准静态下的三维轮对脱轨分析模型,推导轮对脱轨临界状态下的力学平衡方程,建立同时考虑轮轴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的轮对稳态脱轨评价方法。采用Shen-Hedrick-Elkins非线性蠕滑理论充分考虑轮轨蠕滑力对轮对脱轨安全限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旋蠕滑率对轮对脱轨安全限值与安全域影响明显,若忽略自旋蠕滑率的影响,计算得到的轮对脱轨安全限值则偏大,使脱轨安全性评价标准变宽松,对车辆脱轨的评价产生不利影响。研究摩擦系数对轮对脱轨安全限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轮轨间的摩擦系数对车辆脱轨安全性有利有弊,轮轨间过低的摩擦系数也可能引发车辆脱轨,在确定合理的轮轨摩擦系数时应注意权衡车轮爬轨脱轨与滑轨脱轨。  相似文献   
97.
胡举喜  王平  吴均云  田忠殿 《船舶工程》2020,42(S1):165-168
本文介绍了仿生机器鱼的概况,着重综述了胸鳍波动仿生机器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胸鳍波动仿生机器鱼的特点,着重提出了仿生机器鱼研究的基础性问题,并详述了胸鳍波动仿生机器鱼研究的意义和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8.
针对高速道岔直尖轨非工作边表面出现纵向裂纹的问题,通过建立车辆道岔多体动力学模型和三维弹塑性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分析倒圆弧半径对直尖轨等效应力及其作用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尖轨顶宽30mm到顶宽40mm断面间易发生非工作边表面裂纹,其中顶宽35mm断面的受力状态最为不利;倒圆弧半径取值越大,对尖轨降低值的影响越大,为降低对车辆轨道动力性能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应尽可能选择较小半径的倒圆弧;直尖轨倒圆弧能够有效降低内部的等效应力,并能增大应力作用位置到非工作边的距离;综合考虑直尖轨降低值和受力状态,倒圆弧半径取3mm时优于其他半径取值。  相似文献   
99.
根据基本轨与尖轨的相对位置及轨下支撑方式,分析车轮与转辙器钢轨的接触特性,在考虑尖轨与基本轨相对运动的基础上,提出铁路道岔转辙器部件轮轨两点接触的计算方法,以18号单开道岔为例,对比分析了标准和磨耗车轮LMA踏面与钢轨匹配时的轮轨接触特性,验证两点接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车轮踏面磨耗后,轮轨接触点位置更多的位于尖轨轨距角附近,会增大尖轨的侧面磨耗;车轮踏面磨耗会导致轮载转移的位置后移,增大车辆进入道岔时轮对蛇形运动的距离和幅度,进而导致横向轮轨动力相互作用的增大;磨耗后的车轮踏面,其轮轨两点接触的可能区域分布较为分散,可能造成轮轨接触点的无规律跳跃,从而引起较大的轮轨冲击振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对几种典型的舰船动力装置进行了仿真分析.以新设计的要求最大航速不小于30 kn 8000t级舰船为例,采用基于MATLAB/SIMULlNK软件建立了一种通用非线性的动态仿真模型.在舰体阻力估算时采用ALM方法.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比较表明,建模具有一定要求的仿真精度和较广泛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