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36篇
公路运输   230篇
综合类   215篇
水路运输   190篇
铁路运输   295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轨道结构安全服役的关键理论研究是确保我国大规模高速铁路路网高效运营的重大基础性工作,本文针对我国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安全服役问题进行了综合论述,提出以高速道岔、无砟轨道、无缝线路三大关键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围绕环境因素与列车动荷载耦合、重复作用下工程结构与材料动态性能演化、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损伤及累积变形、高速车辆系统与固定轨道结构的动态相互作用演变机制等关键问题,开展其动态性能演变及服役安全理论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我国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服役安全与高效维护提供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42.
为了在项目设计初期快速准确地对舵装置进行设计和确定主要构件尺寸,对几个主要船级社规范中对舵系的相关计算要求进行研究和对比,总结其共性要求,并得出结论:需要通过直接计算方案进行舵装置的设计。根据结构力学的模型分解和规范校核等方法,验证可直接用于舵装置设计和确定主要构件尺寸的直接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43.
为了更好地对轨枕空吊进行整治,采用离散元法建立模型,研究捣固、稳定作业参数对轨枕单侧空吊道床整治效果的影响,对各作业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捣固作业能够有效地将道砟填充至空吊区域,同时会使原本稳固的道床变得松散,而稳定作业能使松散道床更加密实,提高道床稳定性;对轨枕单侧空吊道床进行捣固作业时,建议捣镐振幅采用7 mm,捣镐频率采用25 Hz,插镐深度采用35 mm,插镐速度采用1.6 m/s;捣固作业完成后,对轨枕单侧空吊道床进行稳定作业时,建议垂直下压力采用25 kN,水平激振频率采用30 Hz。  相似文献   
944.
为研究钢轨伸缩调节器及小阻力扣件对大跨度公铁平层斜拉桥上梁轨相互作用规律的影响,以某大跨度公铁平层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梁轨相互作用理论,建立大跨度公铁平层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分析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工况下斜拉桥上梁轨相互作用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公路及铁路列车荷载作用下,对于大跨度公铁平层斜拉桥上无缝线路而言,在主桥两侧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可大幅降低梁轨间的相互作用力,并能满足钢轨强度及稳定性限值要求;当在主桥两侧布置钢轨伸缩调节器且伸缩调节器基本轨一侧分别铺设100 m小阻力扣件时,钢轨总应力及纵向总压力分别为243.6 MPa, 716.9 kN,能够满足钢轨强度及轨道稳定性要求,且减少小阻力扣件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5.
高速列车在长期服役条件下,其车辆悬挂系统等参数与设计值差异较大。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难以模拟真实运营环境,且计算效率较低。为更加准确、快速地评价各种轨道结构以及不平顺激励下车体的垂向振动响应,根据实测轨道不平顺与车体垂向加速度的时空数据传递特征,建立一种卷积长短期记忆组合模型,该模型将轨道不平顺与列车运行速度作为输入,实现对车体垂向加速度的预测。结果表明,卷积长短期记忆模型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值为5.64%,相比动力学仿真模型减少3.57%。在预测一段3 km长线路的垂向车体加速度时,动力学仿真模型需要花费约53 s,而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只需要花费约1.6 s,预测效率提升33倍。  相似文献   
946.
为准确预测弹性波在钢轨中的传播,且探究考虑Timoshenko梁弯扭耦合的必要性,基于波谱-辛混合法建立了考虑梁弯扭耦合的钢轨-扣件空间无限长模型.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分析考虑Timoshenko梁弯扭耦合对钢轨横向固有频率与速度导纳的影响,进一步从理论和试验方面分析了扣件胶垫垂向预压特性对钢轨横向弯曲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梁弯扭耦合使得钢轨横向弯曲共振频率增大了约29.6 Hz,且在钢轨横向弯曲振动中同时出现弯曲和扭转pinned-pinned模态;扣件胶垫垂向预压特性主要影响钢轨横向中低频振动,随着预压的增大,钢轨横向弯曲共振频率增大;当预压从30 kN增加到50 kN时,实测的横向弯曲共振频率增加了13.7 Hz,考虑和不考虑梁弯扭耦合时其分别增加了12.5 Hz和21.7 Hz;不同预压下考虑梁弯扭耦合的钢轨横向弯曲共振频率变化规律与实测的结果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947.
为分析不同轨道坡度对道床纵横向阻力的影响,开展米轨铁路有砟轨道钢枕平坡和250‰坡度道床纵横向阻力室内试验,并建立离散元模型,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离散元模型的正确性,进一步建立了多种坡度的米轨钢枕有砟道床离散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平坡与250‰坡度米轨钢枕道床纵向阻力实测均值分别为11.33,10.31 kN/枕,道床横向阻力均值分别为7.44, 7.11 kN/枕,纵向阻力衰减了9%,横向阻力衰减了4.44%;米轨钢枕的道床纵横向阻力均随坡度增大而减小,坡度在0~700‰变化时,道床纵向阻力与横向阻力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斜率约为1.7,纵向阻力变化程度大于横向阻力;道床纵横向阻力均随坡度呈余弦趋势衰减,但并非单一的按照坡度的余弦值改变,在坡度小于200‰时,道床阻力可近似按坡度余弦折算考虑,坡度大于200‰时,可根据拟合余弦公式预测道床阻力。  相似文献   
948.
为实现数据驱动的钢轨波磨状态修,提出一种时-空密集型的钢轨波磨测量方法.首先,采用智能终端检测列车编组车体振动和车厢噪声,对列车编组不同车体三向加速度进行波形匹配,得到延时估计值,修正列车运行速度和里程估计误差;其次,基于声纹谱能量法分析车厢声纹数据,并定义“波噪比”指标,量化钢轨波磨噪声能量及其高阶谐波能量占噪声总能量的比值,作为钢轨波磨自动识别的依据;最后,建立列车响应到钢轨波磨状态的反向映射关系,获取波噪比超限时的钢轨波磨波长和里程信息,以地铁某区间实测为例,采用钢轨波磨仪测量1.6 km范围的轨面短波不平顺,将测量结果 [0,50] mm波长范围的波深峰峰值与车厢声纹波噪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波噪比阈值取为0.2时,基于声纹数据识别的钢轨波磨与线路分布一致,验证了该方法可为钢轨波磨状态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49.
12 000 t抬浮力打捞工程船为一种集装卸和自航能力于一体的3岛式半潜船,沉浮试验与常规半潜船试验方法类似。文章通过压载舱透气管的特殊设计方案和优化压载舱压排载的顺序,尽量保证压载舱灌满或排空,减少自由液面,在主甲板全部入水、船舶初稳性高迅速减小的情况下,船舶保持正位,实现平稳顺利的下潜和上浮。  相似文献   
950.
高速列车在长期运营过程中,车轮将发生随里程增加而不断增大的磨耗,为探究车轮磨耗对车辆侧向通过道岔时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高速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在综合考虑不同磨耗程度的车轮对转辙器区钢轨接触几何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具有不同磨耗程度车轮的高速车辆侧向通过道岔时对高速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车轮磨耗程度增加,高速车辆侧向过岔时的轮对运动姿态和车辆动力学性能发生较大变化,车轮运营里程达到20万km后,轮轨横向力较标准车轮型面减小了42%,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较标准车轮型面减小了16%,脱轨系数较标准车轮型面减小了38%;车轮发生磨耗后,车辆系统的动力学性能、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