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8篇
综合类   1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本文以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基础,应用所编制的计算机分析程序,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研究了路表弯沉盆特性与路面结构刚度组成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析比较法,重点以三层体系为研究对象,得出了由路表弯沉、弯沉盆参数来推求路面结构各层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及图表,从而建立了通过落锤式弯沉仪(FWD),在不破损路面的情况下,量测路表弯沉盆,现场快速评定路面结构刚度组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不同轮载对钢桥面沥青铺装层受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人们已经充分认识了单双轮荷载,重载对路面结构的影响,但其对钢桥面铺装的作用与路面结构有很大的差别,本文利用有限条方法分析其对钢桥面铺装层的影响,从而为交通轴载控制及确立合理的收费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在单桩沉降计算理论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杆系结构有限单元法与近似解析解相耦合的混合法,并编制计算程序SPSA2。采用双曲线模型,考虑桩身与桩周边界上的剪切滑移非线性,采用指数函数,模拟桩周介质的非均质性。提出LDBPs有效桩长的概念,系统分析有效桩长与桩顶容许变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根据极限状态法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该方法的概念及应用于岩土工程的特点.特别对岩土工程中,不同的极限状态、分项修正系数、参数的取值以及荷载模式进行了讨论.并就应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做了分析.本文的内容可在今后岩土工程极限状态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45.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充分考虑高速公路行车特点及对路面使用性能的要求,利用河北省高速公路的调查数据,分析目前养护规范评价模型在高速公路应用中的不适之处,提出应建立能正确反映高速公路使用性能的评价模型结构体系;并在原有路况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增加独立的车辙模型和车辙、破损二元模型。  相似文献   
46.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实施状态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指出传统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实施状态评价方法不足的基础上,设计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工程管理曲线,提出完整实用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实施状态评价方法,以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47.
48.
桥用高性能混凝土长期耐久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州黄河大桥主桥是三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桥塔采用C55高性能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等活性掺和料,配制不同配合比的C55高性能混凝土,并对可能采用的C55高性能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混凝土收缩、抗渗、碳化和钢筋锈蚀以及混凝土的抗氯盐侵蚀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加活性掺合料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  相似文献   
49.
用于城市交通规划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确定排放因子的方法,提出适用于中国城市交通规划的MOBILE模式法参数修正及参数计算方法,根据中国城市实际情况,使用MOBILE模式法参数修正计算排放因子,适用于城市交通规划;给出的南京市现状排放因子可直接用于南京市及附近城市的环境影响评价,平均车速在30-75km/h时CO,NOx和HC的排放因子都相对较小,污染较少。  相似文献   
50.
C50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滨州黄河大桥引桥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采用C50高性能混凝土。对将要选用的C50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混凝土收缩、抗渗、碳化和钢筋锈蚀性能等试验研究。还对混凝土的抗氯盐侵蚀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加10%~18%粉煤灰有助于提高C50混凝土的耐久性。掺加的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性能和抗渗性,也可以改善混凝土抗氯盐和抗硫酸盐侵蚀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