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1篇
综合类   7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邓飞 《交通标准化》2008,(20):29-33
通过比较我国现行汽车转向管柱总成标准与国外相关标准的差异,具体分析现行的国外汽车转向管柱总成标准的特点及优势,从而提出在保留行业标准OC/T649—2000《汽车转向传动轴总成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647—2000《汽车转向万向节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中11项内容的基础上,可增加汽车转向管柱总成其他相应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坑三维渗流对紧邻区间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坑工程施工改变地下水渗流场,导致紧邻区间隧道受力和变形发生改变。为此,应用数值分析手段,采用流—固耦合计算模式,对某基坑施工过程的渗流场和变形场进行三维模拟,分析了场地的水位下降规律和区间隧道的变形规律。并通过建立能反映止水条和螺栓作用的三维管片环实体计算模型,计算了管片变形和接头纵缝张开量。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坑施工诱发的最大水位下降约为2m;水位下降2m时管片的纵缝张开增量为0.13mm,为纵缝张开控制总量的4.3%。因此,认为该基坑施工诱发的三维渗流对紧邻地铁区间隧道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14.
15.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标准对齿轮齿条动力转向器试验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的异同,结合目前乘用车对齿轮齿条动力转向器转向性能的更高要求,在原有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对齿轮齿条动力转向器的试验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进行细化,以期更好地考核其性能,满足车辆操作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我国现行汽车转向管柱总成标准与国外相关标准的差异,具体分析现行的国外汽车转向管柱总成标准的特点及优势.从而提出在保留行业标准QC/T649—2000《汽车转向传动轴总成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647—2000《汽车转向万向节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中11项内容的基础上,可增加汽车转向管柱总成其他相应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柴油发动机排气门断裂原因,对断裂的排气门进行了断口宏观分析、SEM电镜分析、金相组织和硬度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排气门堆焊层存在焊接气泡,导致排气门盘部的强度降低,在冷热循环的工作条件下,排气门盘部由于热膨胀引起的环向张应力大于它的环向强度,致使排气门产生裂纹,直至断裂。针对排气门的断裂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超空泡航行器舵效的水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超空泡航行器可控弹道与总体设计输入条件,对通气超空泡的生成和尾翼舵角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缩比模型试验.通过改变通气量和尾翼舵角,对模型超空泡的形态和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获得了尾翼舵角对升力的影响规律及尾翼舵效随攻角和通气量变化的规律,并探讨了由于空泡尾部重力效应引起的上漂现象的补偿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沾湿条件下,水下超空泡航行器尾翼舵面升力线斜率可取正值常数进行全域投影,这与同样条件下常规水下航行器相同;完成超空化后,当攻角为0.4°时,主体空泡耦合升力损失将导致舵效减小,且舵效对通气量的改变不敏感;当攻角大于1.2°后,舵效特性逐步恢复,此时主体空泡已经脱离翼面,舵面处于沾湿状态.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碳非调质钢后桥半轴和预调质处理的42CrMoH钢后桥半轴进行了半轴表面硬化层微观组织结构和疲劳性能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预调质处理对后桥半轴组织细化、晶界钉扎和形核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使疲劳性能恶化;非调质钢后桥半轴的静态扭转强度和疲劳强度均比预调质处理后桥半轴显著提高,其中疲劳寿命提高1倍以上。指出,取消调质处理工艺,可节约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钢波纹管涵洞国内外计算方法分析,借鉴其特点及优势,针对我国高填方路堤大孔径钢波纹管涵洞技术特点,提出基于有限元的钢波纹管涵洞设计方法,并给出设计流程图及控制指标,同时对钢波纹管涵洞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分析。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形成的成套技术体系,可指导不同路堤高度、不同孔径的钢波纹管涵洞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