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张荣辉  郭建 《中外公路》2007,27(4):250-253
该文介绍了水性高含量环氧树脂的特点以及在桥面铺装层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了水性高含量环氧树脂的粘结性能、水性高含量环氧树脂掺入普通水泥混凝土后的粘结性能和渗透性能。并以汕尾G324线南山立交桥桥面铺装层维修为工程实例,介绍了水性高含量环氧树脂对桥面铺装层中常见病害的处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南京长江大桥公路落地引桥及分叉落地桥均采用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双曲拱桥。南京长江大桥双曲拱桥以及有填料的上承式拱桥,均存在因填料跨墩连续铺筑产生的主墩处的横桥向裂缝所导致的铺装体系耐久性破坏问题。本次改造设计对拱上建筑进行了彻底改造:拱上填料更换为泡沫混凝土,顶面增设钢筋混凝土板及双层沥青。通过对桥面铺装层体系进行方案深入比选以及对桥面进行合理分联设缝,优化了结构受力状态,杜绝了桥面病害。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理统计法对马歇尔试验的变异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若干控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铁路路基病害无损检测车载探地雷达系统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铁路路基病害进行快速、无损、连续检测的需求,根据探地雷达探测原理,研制铁路路基病害无损检测车载探地雷达系统。该系统由轨道车、收发一体天线、采集仪、电池和测量轮组成。轨道车速为40km.h-1时,可沿铁路走向实现间隔0.17 m的连续采样测量。车速越慢,横向测量间隔越小,探测分辨率越高。选用500 MHz天线进行探测时,深度方向探测分辨率可达0.1 m。利用研制的雷达系统沿铁路走向在轨枕正上方和路肩区的现场检测结果表明:来自钢轨的连续反射信号和轨枕的多次反射信号,压制路基基床的有效反射信号,使探测剖面信噪比大大降低,但经预测反褶积和带通滤波去噪处理后,剖面信噪比明显提高。对胶济铁路病害区的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对路基病害分布和空间形态具有良好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武广客运专线软弱围岩浅埋隧道的施工,总结施工方法及施工经验,探讨有关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塌方预防与整治技术。要保证大跨度浅埋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安全,关键在于:控制开挖进尺,加强超前支护,坚持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同时,应建立塌方应急预案,以保证出现塌方时及时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铁路软土地基加固CFG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有关客运专线路基地基加固CFG桩的施工。研究结果:要保证CFG桩的成桩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关键在于:(1)对地质情况进行复核,确保现场情况与设计情况相符;(2)大面积施工前,必须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工艺性成桩试验,确定各项施工参数;(3)成桩后的成品保护及截桩方法十分关键;(4)桩间土的夯实;(5)控制充盈系数,得到良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了解路面实际使用状况,以集对分析理论为基础,建立路面性能指标与各级路面性能标准之间的联系度表达式.差异度系数i依据路面实测值与各级标准的距离关系确定.将集对分析联系度表达式用于路面性能评价,评价结果与实况符合,可作为路面性能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站厅形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站厅是客流集散的枢纽,站厅的形式应结合车站环境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冒如权  郭建  方雄伟 《船舶》2014,(5):74-79
主配电板为船舶电力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汇流排作为主配电板的核心部分,关系到电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文中阐述了船舶主配电板主汇流排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船舶主配电板主汇流排规格选择,以及结合短路电流计算对汇流排进行的热稳定和动稳定校验分析,并给出相关校核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三根矩形铜排并联使用的主配电板设计实例介绍计算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南京长江大桥于1968年建成通车,经过近50年的铁路(约400列次·d-1)、公路(高峰期约10万veh·d-1)运营,公路正桥桥面系破损严重、屡修屡坏,亟需进行全方位性能提升。其中,列车频繁通过所致高频强扰动带来的结构安全是该维修改造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得到南京长江大桥维修改造前、中、后各阶段列车动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从振动分析角度评估其维修改造时的结构动力安全。首先,建立不同改造阶段南京长江大桥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动力模拟的准确性;进而基于车-桥耦合空间振动理论,借助MATLAB与ANSYS平台编制南京长江大桥维修改造车致振动分析程序,同时基于既有文献算例完成其分析准确性验证;最后利用该程序得到公路层不同改造阶段列车驶过铁路层时主梁结构振动位移、加速度与应力时程,并计算关键节点的疲劳损伤与剩余寿命。研究结果表明:南京长江大桥改造中,列车过桥结构动载响应与改造前后振动响应规律相同,但改造后其位移量降低,新安装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轻质高强特性会改善全桥动力行为;旧桥面系拆除与新桥面系安装过程中,列车通行并不会影响其维修改造的结构安全;改造后其动载下疲劳损伤值不大,理论剩余寿命很长,均远超其服役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