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南京长江大桥于1968年建成通车,经过近50年的铁路(约400列次·d-1)、公路(高峰期约10万veh·d-1)运营,公路正桥桥面系破损严重、屡修屡坏,亟需进行全方位性能提升。其中,列车频繁通过所致高频强扰动带来的结构安全是该维修改造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得到南京长江大桥维修改造前、中、后各阶段列车动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从振动分析角度评估其维修改造时的结构动力安全。首先,建立不同改造阶段南京长江大桥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动力模拟的准确性;进而基于车-桥耦合空间振动理论,借助MATLAB与ANSYS平台编制南京长江大桥维修改造车致振动分析程序,同时基于既有文献算例完成其分析准确性验证;最后利用该程序得到公路层不同改造阶段列车驶过铁路层时主梁结构振动位移、加速度与应力时程,并计算关键节点的疲劳损伤与剩余寿命。研究结果表明:南京长江大桥改造中,列车过桥结构动载响应与改造前后振动响应规律相同,但改造后其位移量降低,新安装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轻质高强特性会改善全桥动力行为;旧桥面系拆除与新桥面系安装过程中,列车通行并不会影响其维修改造的结构安全;改造后其动载下疲劳损伤值不大,理论剩余寿命很长,均远超其服役年限。  相似文献   
22.
23.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某连续刚构桥进行了不同桥墩长细比情况下地震反应谱响应分析。由于改变长细比的方法不同,模型分为2组,第1组中改变桥墩沿纵桥向长度,第2组中改变桥墩高度,地震反应谱采用《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中规定的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研究结果表明:桥墩的长细比对连续刚构桥梁地震反应影响显著;随桥墩长细比增大,地震作用时,墩顶和墩底的受力将减小,但当桥墩长细比达到某一数值时,再增大长细比,桥墩受力变化将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24.
25.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部分区段采用了带敞开轨道区风口地下一层车站的形式,结合部分车站的建筑设计实例,介绍了不同层面的站台、站厅布置,以及轨道区直排风口设计布置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面对我国不断增长的高速公路里程和机动车保有量,只有强化车辆的全天候通行管控、交通事故的全方位预警,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保安全、保畅通、降事故”的目标。本文针对高速公路通行环境复杂、交通安全隐患种类多样等特点,介绍了AI能力中台的功能、特点及建设思路,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高速公路运营实际工作中的可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27.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公铁两用特大桥梁,是不可移动的文物。其公路桥与两侧桥台相接的引桥采用双曲拱桥,其中南岸引桥第56孔跨越老沪宁铁路线。经过近50年的运营,双曲拱桥的耐久性病害非常严重。施工图加固设计阶段拱下加固方案采用主拱圈下缘拱肋外包薄层混凝土为主要措施的增大截面加固法。涉铁孔双曲拱桥项目实施期间需保证铁路线正常运营,主拱圈加固实施难度很大。根据项目实际条件,结合结构计算分析,对56孔主拱圈创新性地采用拱背增大主拱圈截面,既提高了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又保证了桥下铁路线的总体正常运营,达到了理想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28.
本文依托G244线打庆公路南梁连接线项目背景,结合安全、地形地质、环保、经济等因素,充分考虑制约路线方案选择的控制要点:油田、气候、文物、保护区等,阐释路线方案选择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9.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建设是推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立、改善环境、促进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的一个有力手段。分析了当今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漕宝路站的建筑设计及其特点,提出了城市轨道地下换乘站的建筑设计要点、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0.
机电兵船工业档案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第四届三次理事会暨档案与文化论坛于2013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来自机械、电子、兵器、船舶工业四大行业理事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