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60篇
综合类   35篇
水路运输   41篇
铁路运输   59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71.
吴星银 《铁道建筑技术》2010,(9):102-103,118
介绍了TGP206型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仪在灵岩山高瓦斯隧道6个段落中的具体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2.
断轴修复常用的几种方法及其优缺点如下:(I)整轴更换:修复质量最好,但制造周期长,工艺复杂,所需时间较长。(2)外径热套接长:修复质量较好,且轴无应力集中现象,但是需要改造电机轴承和机体轴承端盖。  相似文献   
173.
结合贵昆线K238段病害路基的整治,采用了砂土夯实桩与土工格室联合作用的基床加固方案。对钢轨中间、轨缝接头不同断面位置在列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长期累积变形进行了观测。测量数据表明,砂土夯实桩与土工格室联合作用能够改善基床的工作性能,减小累积下沉,用于既有线路的基床加固可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4.
在传统质监模式难以应对监管困境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领域的双重背景下,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对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的吁求日渐高涨。应用"顶层设计"理论,建立以"一平台、多系统、无缝隙、全方位"为核心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顶层设计整体框架;从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安全架构等五方面对总体架构展开论述,以数据标准为抓手、以管理办法为助推器、以智能化平台为实施载体,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实时上传、建筑材料与实际构件一一对应"的核心目标。研究遵循大数据理念形成可分析、可追溯的质量数据库,致力于对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全面监管,数据管理方式与配套管理制度的无缝对接、相辅相成,实现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以数据说话、凭数据决策、靠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智能化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5.
按照铁路总公司构建铁路通信设备设施技术状态大数据平台的要求,各铁路局通信设备均需按照规定的编码规则统一编码并纳入大数据平台管理。为尽快完成编码工作并为后续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础数据,铁路局成立专门项目组,设计实现铁路通信设备统一编码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完成设备的统一编码及现场贴码工作。本文针对系统架构、平台设计、手持终端及贴码标签的选型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6.
发展物流是转变铁路货运发展方式、推进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在分析太原铁路局物流节点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太原铁路局物流中心规划原则,在《铁路“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和《山西省现代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提出太原铁路局物流中心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77.
178.
对铁路最佳节能纵断面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从节约列车运行能耗的角度,利用二维控制模型,探讨铁路最佳纵断面形式。  相似文献   
179.
某桥梁地处贵州山区,桥下溶洞发育丰富,由于地质的复杂性与地勘不详等原因,桥梁出现了桩基脱空的现象。文中通过实地勘测与理论计算相结合,采用"移动桩基、加强承台"的方法确保了桥梁下部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0.
高速客车轮对动力学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比较不同车轮踏面及轮对内侧距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改进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算法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静态轮轨几何接触关系,然后通过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高速客车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数值计算中,主要考察了LM、LMA、S1002和XP55等4种车轮踏面和轮对内侧距由1350 mm到1360 mm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车轮踏面形状和轮对内侧距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且LMA型车轮踏面与1353 mm的轮对内侧距匹配具有较好的动力学性能。要确定合适的车轮踏面和轮对内侧距,须从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出发,综合评估车辆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