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124篇
综合类   48篇
水路运输   47篇
铁路运输   69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对于新建城市(区),传统的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模式难以适应城市总规阶段交通规划的需要,因为出行生成和分布预测阶段所必需的条件无法满足。新城区与建成区在交通特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交通总体需求预测过程中一个难题是如何量化分析这一差异。通过对区位势能的研究,可以很好地量化分析新城区交通总体需求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22.
<正>"十一五"以来,随着安徽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徽公路交通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根据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新发展观和"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新服务观以及"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新价值观,安徽省公路行业把公路养护管理  相似文献   
123.
124.
从危险货物自身的危险反应、外部条件(因素)影响、违章行为3个方面,分析影响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主要因素,并对此提出对策:安全管理和危险货物装卸作业时的安全防护。通过进一步加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切实保障危险货物的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25.
武广客运专线路基段采用CFG桩,路基与桥梁过渡段采用路基灌注桩,桥梁段采用桥梁灌注桩。采用桩端反射波曲线特征分析法判定桩身混凝土施工质量;采用单桩静载试验,其CFG桩单桩承载力大于600 kN、路基灌注桩和桥梁灌注桩单桩承载力均大于2 000 kN,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6.
127.
长螺旋机施工CFG桩完整性及单桩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通过阀门式长螺旋机施工的CFG桩径0.5 m、桩长5.2 m、混凝土标号为C30,桩端置于中风化砂岩的CFG桩完整性检测,发现完整桩低应变反射波曲线中,各桩端反射波的反射振幅不同,其振幅的大小是否与桩端的嵌固程度有关,需进一步研究。研究结论:反射波的反射振幅与桩端的嵌固程度有关;以采用反射波的反射振幅与入射振幅之比的反射振幅系数TA,分析CFG桩端的嵌固程度和单桩极限承载力高低,即TA=0.1~0.2桩端嵌固良好、单桩极限承载力QU=1000~1200 kN;TA=0.2~0.5桩端嵌固较好、单桩极限承载力QU=8 00~1000 kN;TMA=0.5~0.86桩端嵌固较差、单桩极限承载力QU=400~800 kN;以及反射振幅系数TA大于1时桩端嵌固程度极差,反射振幅系数TA为负数时桩端嵌固程度很好;桩端嵌固良好的CFG桩其单桩极限承载力高,反之就低。为使桩端嵌固良好、使单桩极限承载力能提高,CFG桩施工应采用合瓣式长螺旋机施工。  相似文献   
128.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影响粘性土路基施工质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了经验介绍,在实际施工中主要采取了掺生石灰、小段施工、薄层上土、翻松晾晒等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施工方法对提高路基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有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9.
埋地管线无源阴极保护是一种新技术,它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差别在于利用管道内介质与大地的温差,借助半导体器件的塞贝克效应产生电流。通过室内试验找出了仪器所需的最低温差,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是先进、实用的油田埋地管线防腐技术,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0.
邓小华  宋神友  曹正卯  张琦 《隧道建设》2020,40(8):1176-1184
为解决超大断面海底沉管隧道火灾排烟及防灾救援难题,依托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在传统全侧壁排烟方式不能满足火灾排烟的情况下,提出利用顶部横向排烟联络道结合侧壁排烟孔的新型排烟体系,解决超长、超宽沉管隧道火灾排烟难题。与传统全侧壁排烟方式相比较,新型排烟系统可充分利用烟气流动特点,排烟效率明显升高,可用疏散时间得到较大幅度增加,进一步提升了超大断面海底沉管隧道防火安全性。针对水下枢纽互通结构形式及通风流场特点,提出水下枢纽互通区的排烟和疏散方案。入口合流匝道段采用纵向通风+吊顶排烟道方案,并在分岔及合流位置重点排烟或设置竖井排烟,可有效控制火灾烟气。在设置防灾设施的条件下,结合周边路网交通特点、救援力量分布情况等,建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防灾救援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