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62篇
综合类   39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评价系统设计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评价方法的流程和思路,分析了养护质量评价软件的开发过程、结构和功能设计。该系统软件为高等级公路提供了养护质量评价方法,并给出公路系统及其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绿化和沿线设施6个子部分的评价等级及推荐的养护决策,极大地方便了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质量评价,为进一步的养护管理提供了依据。最后,通过两条道路的实际应用,分析说明了该系统软件的合理性和不足。  相似文献   
52.
根据江苏省多条高速公路交通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载货车对高速公路平均速度、交通拥挤度和交通安全性的影响.并提出分车道行驶、加强驾驶员的培训和可变收费的交通需求管理等对策,以降低载货车对高速公路运行状况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3.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冲突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路平面交叉口的控制中,传统选择控制方式的方法着重考虑的是交通流的通过性,对安全的考虑多以事故数为指标,但交通事故数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使其设置依据在使用上受到约束.基于这样的考虑,首先对冲突进行与控制方式有关的分类,并加以定性分析;然后对冲突率进行了与控制方式有关的定义,以观察到的冲突数据为依据,对各类冲突的冲突比例及冲突率进行了对比研究,说明了以冲突率为指标考虑安全而选择控制方式是可取的;最后建议重点以横穿冲突的冲突率为指标考虑安全,合理选择控制方式,为平面交叉口控制方式的选择提供新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4.
为了给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针对LED点阵式发光标志、LED半透式发光标志和传统逆反射标志,考虑光照强度、闪烁频率、发光形式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交通标志视认性能的驾驶试验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研究各个因素对标志视认距离影响的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基于驾驶模拟器进行视认性能对比试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了半透式发光标志与逆反射标志的视认距离,并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光照强度下半透式发光标志的最佳亮度区间。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为200lx的下午,LED主动发光标志相对于逆反射标志只增加了2~4m的视认距离;而在光照强度为0.5lx的晚间,视认效果则提升显著,点阵式和半透式发光标志的视认距离相比逆反射标志分别提升了39.7%和80.4%。闪烁发光无论快慢,对于LED主动发光标志的视认效果均无提升。另外,半透式发光标志的亮度过高时会产生眩光效应,不利于驾驶人辨识标志内容,且最佳亮度区间随着环境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光照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常亮LED半透式发光标志。  相似文献   
55.
基于出行决策的公路网多目标最优路径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使公路网静态最优出行路径能综合表达道路环境影响因素与出行者的路径选择偏好,研究了GIS环境下的用户-系统最优出行路径决策模式.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综合考虑行程时间、舒适安全性与行程费用的公路网路段交通阻抗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对定性与定量化参评指标进行综合一致性处理的方法.通过用户-系统共同决定的路段交通阻抗的综合评价过程,将最优路径问题转化为最短路径问题,采用各路段各出行目标的标准化值之和作为评价指标,采用Dijkstra算法实现最优路径的搜索.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最优路径比距离最短路径出行距离增加8%,出行时间减少7%,舒适安全性提高17%,出行费用增加13%,所得最优路径是针对特定用户的多目标路径,明显异于单目标最短路径,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6.
通过改进Kaya公式,基于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提出城市客运交通CO_2排放计算模型建立了CO_2排放量预测模型;通过分析上海市目前实施的低碳交通措施,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设计了上海市4种不同低碳发展模式,并通过预测模型和计算模型分别算出2020年上海市城市客运交通CO_2排放量。基于对各个场景减排效果的对比分析,发现所设场景均无法达到政府的预期减排目标,政府应在现有措施的基础上,深化减排措施及途径。  相似文献   
57.
匝道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为改善高速公路出口匝道的安全现状,论文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出口匝道几何特征和控制方式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规范;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例如,交通流导入方式不尽合理、匝道问距定义不够明确、匝道长度不足、连续的出口造成信息繁杂及衔接部的渠化控制不尽合理等;最后说明了依托项目所开展的相应的工作,为高速公路出口匝道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连续的跟驰行为和换道行为是驾驶行为的主要构成部分,对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无人机视频拍摄和图像处理方式,提取了曹安公路沿线的2个交叉路口间正常交通流状态下共600条多车高精度轨迹数据。首先,考虑车辆类型对驾驶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分析了大车和小车的车辆轨迹特征变量分布的差异性,包括速度、加速度、碰撞时间倒数、车头时距等,在标记危险驾驶行为的过程中考虑车辆类型的影响。其次,针对不同的车辆类型,利用修正碰撞裕度对跟驰行为和换道行为进行风险性评估,将其划分为安全型和风险型。根据风险型行为发生的顺序以及持续时间,评估驾驶人的整体驾驶状态是否危险,作为危险驾驶行为识别的样本标记。分别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和统计方法提取车辆轨迹的关键特征参数,为了提高模型识别效率,将关键特征参数进行排序,从而确定最优判别指标;最后,利用轻量梯度提升机(LGBM)算法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识别,并与随机森林、多层感知器、支持向量机等算法在精度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研究条件下,LGBM算法对危险驾驶行为的理论识别率最高可达93.62%,可以实现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危险驾驶行为的高精度自动识别,该结果对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设计、道路交通安全决策的制定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设计施工到投入运营,全程均会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使公路走可持续的、低碳化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受到关注.着眼于公路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到养护的全部过程,提出了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Life Cycle Assessment)的低碳公路的实现途径,在保证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对各个环节进行考量,以求能够使得公路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60.
提出了基于连通域标记算法对裂缝图像内的孔洞进行分类统计,并按照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要求对裂缝的种类进行划分。同时,应用改进骨架化算法对划分所得的裂缝进行特征信息获取。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裂缝分类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并且对裂缝测量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准确性,是一种有效的路面裂缝自动分类与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