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76篇
综合类   31篇
水路运输   20篇
铁路运输   24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翔殷路越江隧道盾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和研究翔殷路隧道盾构改造的可行性,介绍其设计改造过程,对主要技术参数论证、重要部件改造、盾构机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为今后国内大直径隧道施工用泥水平衡盾构机的设计制造提供一些有益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2.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规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预防性养护的理念,即在合适的时间,用恰当的方法,对适宜的路段进行养护,以使性能良好的路面保持更长的使用时间。还介绍了预防性养护规划技术的步骤和方法,结合国内外预防性养护规划中路段划分的评价指标,决定采用PCI、RQI、SRI、RL四项评价指标对路段进行划分;充分考虑每种预防性养护措施的费用、施工质量、可靠性等多方面的因素,采用等效年度费用法和项目级综合评判法来确定不同路段的最佳预防性养护措施;采用效益费用比(BCR)的方法计算不同路段、不同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最佳预防性养护时间。最后以佛山一环快速干线为实例,进行了预防性养护规划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3.
总结了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结构物的病害特征,归纳出锚索桩板墙的病害类型主要有局部破坏、连接体破坏和整体破坏。其中局部破坏是最常见的病害现象,进一步将其细分为锚索破坏、桩体破坏和板破坏、嵌固段岩体破坏。分析了每种破坏形式的主要破坏原因,并针对每种破坏状态,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以供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海天联运无缝连接创新发展现代客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琪生  陈华 《中国水运》2007,7(5):55-57
香港国际机场海天客运码头,是粤港两地政府落实CEPA协议加强粤港经贸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广东省航运集团、珠江船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促进粤港合作而在香港发展粤港水路客运业的长期战略项目,在粤港两地政府部门及香港机场管理局的鼎力协助下,与信德中旅船务管  相似文献   
155.
156.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良好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对于保障发动机可靠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润滑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要回顾,介绍了在润滑系统中各部件、关键润滑部位以及润滑油路中流动状况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对经验设计法、网络法和外部特性法等3种润滑系统设计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7.
158.
1机动车维修业监管的相关点1.1行业监管的特点机动车维修业是纳人政府管理的独立性较强的服务行业,其行业市场模式是以粗放型经营方式为业态,以分散型经营组织为主体,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点多面广。截止2(X)5年底,宁波市共有各类机动车维修业户3341家(占全省维修  相似文献   
159.
以某高速公路应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处理深层软基为例,通过监测对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后,土体的十字板剪切强度提高了40%,含水率大为减少;堆载结束后80 d内土体固结度达到90%以上,且土体的沉降趋于稳定,加固深度在15 m以上,加固效果明显。应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处理深厚层软土,可以加快软土的沉降速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是一种即经济又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0.
为建立一种简洁且适用的行车风险量化模型,提出了基于能量转移理论的行车风险量化建模方法,分析了换道避险场景和典型跟车场景的行车风险分布。模型从描述事故致因的能量转移理论出发,提出描述行车风险的风险作用力,通过考虑车辆的动力学约束,推导了车辆可行驶区域,明确了行车风险的影响范围,实现对风险分布的有效约束。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量化行车风险并与传统风险评估指标 THW的结果一致,同时,为缓解道路交通风险应当避免行车风险的大规模叠加造成的风险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