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8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铁路的跨越式发展需要高效、稳定的计算机网络的支持.而网络的建设则是一项系统和综合的工程,铁路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应该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现场情况,构建不同的网络拓扑,采用不同的网络设备,消除网络瓶颈与隐患,建设一个高速、稳定和畅通的计算机网络.  相似文献   
22.
SDH光网络保护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光传输网络保护原理,并论述了传输网络保护在铁路通信网络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3.
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隧道工程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公路建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隧道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简述探地雷达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探地雷达检测隧道质量时的数据采集方法、信号处理技术以及典型目标体雷达波组特征,分析了钢拱架在各种影响因素下的雷达波组特征,以及采用小波多尺度变换图像增强技术对雷达信号进行信噪分离,放大显示衬砌内部细节结构,识别衬砌内部的不密实区域、裂缝和钢筋等的雷达波组特征。  相似文献   
24.
针对深厚软土地区连续路堤路堑过渡段沉降控制,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采用沉降板、分层沉降管和单点沉降计3种监测技术,开展变形特性与工后沉降控制研究,并对工后沉降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地层特性选择地基处理方式,过渡段纵向差异沉降量较小,保证了线路平顺。各断面横向沉降路肩大于路基中心,铺轨前的横向差异沉降为4~9 mm。沉降增长速率在加载期明显变大,间歇期变小,进入恒载期后,沉降曲线逐渐变缓,虽略有回弹,但沉降逐渐趋于稳定。揭示了高速铁路软土路基沉降变形规律,并提出波浪状地形路基间过渡段工后沉降控制措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5.
京沪高速铁路昆山试验段技术升级改造,时隔5a后对原有砂桩-网复合地基进行2次预压,能否满足高速铁路工后沉降控制要求成为关键问题。分析了砂桩地基固结变形规律,利用模糊数学(Fuzzy)理论的“升半柯西分布”,建立隶属度函数描述砂桩-网复合地基从固结排水到复合地基的转化程度,提出固结度表达式,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该表达式计算精度。并对考虑土体应力历史影响的e -lgp曲线法计算2次预压沉降量进行探讨,该方法可最终实现工后沉降精确估算。  相似文献   
26.
在对电机振动噪声要求较高的场合,实现电机转矩的精确控制,精确的电流控制是关键,而不可避免的电流采样误差会影响控制精度,引起不必要的转矩和转速波动。针对此问题,本文以典型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电流传感器可能产生的电流采样误差进行了分析,将误差引入系统控制模型,实现了精确的误差分析建模。依据此模型分析了采样误差对系统运行造成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根据仿真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可知,二者有高度的一致性,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7.
<正>做好三防工作防冻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车辆大多在露天或一般车库停放过夜,易出现冻坏车辆的现象。因此,车辆停放应选择干燥避风地点,车头朝向顺风方向,并尽量利用建筑物来遮挡寒风,以避免刺骨的寒风直接吹进发动机舱室。在寒区启动发动机前,要做  相似文献   
28.
最近A车间由于毛坯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A车间的产量和加工时间、加工成本。下表是相关的数据:  相似文献   
29.
针对石太客运专线石板山隧道地处干旱山区,地下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造成一定影响的特点,进行水位恢复研究.对注浆加固、径向注浆加固、喷射混凝土等施工措施以及支护封闭时间对地下水位恢复的影响进行分析,为设计、施工方案系统的合理选择提供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影响区域内地下水位恢复与工程因素有关,不同支护封闭形式对水位恢复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而支护封闭时间对地下水位恢复程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0.
结合国际航行中国籍河船法定检验的有关规定、检验依据及其理解,针对黑龙江水系国际航行船舶的现状及检验情况展开思考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