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7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41篇
铁路运输   33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以武汉地铁六号线Ⅱ标段前进村站—马鹦路站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其上砂下黏且溶洞发育地层,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 5.0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研究下伏溶洞对穿越上砂下黏地层盾构隧道管片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洞的存在造成了应力重分布,改变了管片内力的分布;随着溶洞顶与基岩面的距离、溶洞直径和溶洞充填率的增大,管片最大内力出现的位置逐渐向拱底移动;溶洞直径增至12.0 m时,隧道左侧拱腰管片出现最大剪力,此时管片结构可能已经破坏;溶洞充填率增至1.0时,隧道管片剪力和弯矩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22.
围岩模糊信息分级模型在软岩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如何准确的进行围岩分级,对隧道的设计和安全施工意义重大。从国内外的应用来看,各种方法因为具有各自的适用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通过引入模糊数学方法,结合十漫高速公路软岩隧道的围岩特点,应用RMR分级系统的评分标准对岩石样品进行评分,进而建立围岩模糊信息分级模型,对围岩评分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运算,从而使结果更具客观性。通过龚家垭隧道围岩样品实例验证,该法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不大,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3.
运用基于模糊优选理论建立的隧道结构型式模糊优选系统,对十漫高速公路23座中短隧道的结构型式进行了优选,在优选过程中,将23座隧道分为15个单座隧道和4个隧道群(共8座隧道),对单座隧道直接运用所建立的优选系统进行了结构型式优选;对隧道群采用先个体单独优选、再将优选结果进行加权叠加,得到整体优选方案的方法进行了统一考虑.最终的优选结果表明,优选方法可行,优选结果很好地体现了现阶段关于不同隧道结构型式适用条件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4.
利用三种围岩位移预测模型:GM(1,1)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及单调型系列双向差分模型在软岩隧道中应用进行了比较,优选出适合于软岩隧道的围岩位移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5.
通过火车岭隧道围岩变形的现场监测.对监测数据用切比雪夫多项式进行回归分析和模糊概率计算,给出隧道围岩稳定的概率,以指导隧道的施工。  相似文献   
126.
阐述了汽车车轮定位调整的意义及重要性;以一辆奔驰S350汽车直线行驶时向右跑偏故障为例,分析故障产生原因之一是前轮定位失准;结合该车故障的排除,说明了车轮定位的调整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7.
悬带桥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带桥是湖南省交通科研所大跨度研究课题之一,是一种新的桥型。本文对悬带桥的发展、结构构思、设计方法、施工程序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8.
应该注意,上述只是阐述了结构面与边坡面的产状关系对边坡稳定的影响,而没有说明结构面与边坡面在实地所处的位置和可能坍方体的分布范围及数量大小。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应用赤平极射投影图及公式(1)的基础上,再利用相关路段的横断面图或爆破工点的大比例尺平面图作底图,将已  相似文献   
129.
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提供了偏压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实际计算发现,在单斜地层条件下,计算围岩压力与现场实测围岩压力存在出入。文中通过对现场隧道顺层围岩的破坏特征分析,建立单斜地层下小净距浅埋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模型,提出了单斜地层下小净距浅埋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0.
隧道围岩所处地质构造环境是隧道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岩性特征、构造应力、结构面力学参数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武当群片岩隧道大变形致灾因子对围岩-衬砌的影响效果。为进一步明确各致灾因子以及因子间交互作用对大变形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多因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弹性模量、侧压力系数、节理间距对围岩-衬砌影响最为显著,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且节理间距+侧压力系数对锚杆失效的影响表现出较高的显著性,表明节理间距与锚杆失效存在明显的依存关系。因此,在探讨大变形减避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各主要致灾因子及因子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