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3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保证货车在连续下坡路段的运行安全,根据设计规范从建元高速公路K 线中选取研究路段,根据制动毂温度预测模型和临界标准,选取不同工况对大货车的制动毂温度进行分析,以6挡、70km/h 的最不利工况,研究不同位置对应的制动毂温度,分析设计阶段避险车道等安全服务设施的设置情况及合理性。基于路段桥、隧等构造物布置情况和道路线形,研究工程中隧道群等关键节点的交通安全保障措施,可通过强化过渡段线形诱导,提高路面抗滑性,进一步保障货车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32.
33.
线控换挡执行器是实现汽车正确换挡的重要部件,可匹配车辆智能驾驶及自动泊车等功能.本文以设计开发阶段的某型线控换挡执行器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执行器在恒定湿热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确定了执行器连接器接触失效是导致执行器故障产生的真实原因.同时结合失效端子样件微观分析及端子恒定湿热试验对比验证,明确了试验过程中的连续多次插拔连接器导致电连接器接触部件表面磨损氧化是造成电路故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依赖经验的船舶设计工作对档案需求较高,其中电子档案兼具参考数据和凭证证据价值。虽然法律界已经认可了电子证据的地位,但囿于思想观念、保存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电子档案难以在船舶设计领域得到真正的认可。针对“前端控制”思想在船舶设计领域备受挚肘的情况,本文提出以“后控制”模式实现船舶设计档案的“单套制”运行,阐述了通过一系列管控手段,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有效,使归档行为和设计流程有机结合,互为补益。  相似文献   
35.
本文中通过试验研究某客车车内轰鸣声的产生原因和特性。首先,对车内轰鸣声和传动系扭振进行整车试验,然后通过阶次分析和频谱分析,确定车辆在高挡低速时的车内轰鸣声是由发动机2阶激励激起传动系的固有扭转振动引起的。传动系的固有频率在40~60Hz之间,随挡位的升高而降低,受离合器扭转刚度的影响较大。传动系的扭振通过发动机悬置、传动轴悬置和后悬架传到车内,其中发动机后悬置和传动轴悬置处传递的振动较大。  相似文献   
36.
湘桂铁路某两座大桥墩高在15~20 m之间,两桥均跨越洛清江支流,大部分桥墩位于河道中或沿河道前行,地基软弱,地形起伏较大.加之施工期恰逢广西汛期,为确保施工期安全渡汛,采用直径630 mm钢管桩作支架立柱,柱下采用条形混凝土承台为基础,柱上架设贝雷梁作为箱梁浇筑支架的施工方案.有效克服了风阻力和雨季行洪的影响,为梁部施工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  相似文献   
37.
焊点对于结构的动刚度有很大的影响,在以结构动刚度作为目标的焊点优化中,焊点灵敏度的评价至关重要。鉴于目前焊点灵敏度的评价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错误结果,本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焊点与相邻单元一体化应变能的灵敏度评价方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文中提出的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焊点对于结构动刚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8.
39.
电阻点焊是白车身制造过程中主要的装配工艺手段,其数量和布置会对白车身动刚度和静刚度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这两种影响并不总是一致的。因此,在以同时提升动/静刚度为目标的焊点优化中,需要一种能够兼顾动刚度和静刚度的指标,同时还要确保生产中的工业鲁棒性,使焊点设计方案实施效果不会轻易受到焊点制造缺陷的影响。本文中提出了一种以焊点及相邻单元应变能为基础,兼顾动刚度性能和静刚度性能的焊点优化决策指标,并利用该指标,构建了高效的鲁棒性分析方案,从而形成了一种多目标的焊点自适应优化方法,能实现同时考虑多种性能指标和鲁棒性的焊点优化过程。该方法被应用于某款轻型客车白车身焊点的性能优化和鲁棒性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40.
砂石运输船舶的安全管理问题,长期以来是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难点。由于这类船舶存在许多不安全的因素,是水上交通事故的主要源头所在,而且这类船舶超栽、超限、逃避检查等现象的严重程度已对通航安全的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严重性、危害性是十分巨大的。文中建议建立并完善各级海事部门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机制,建立与航运企业,港口企业,行政相对人联系制度,加强督促企业和船舶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的落实,共同打造水上交通安全责任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