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在分析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响应时,车辆荷载通常被简化为静止、振动和匀速移动3类形式.为了准确把握荷载不同简化形式下路面结构响应的差异,根据柔性路面的典型结构形式,建立了路面结构的离散元模型;采用离散元颗粒流软件,分别模拟了静止、振动和移动荷载对路面结构的作用,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荷载形式下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静止、振动荷载只能反映移动荷载作用于路面结构后最大响应,亦即移动荷载越过路面结构某位置的瞬间,静止荷载响应与振动和移动荷载响应的峰值相当;静止、振动荷载不能反映移动荷载对路面结构引起的拉、压交替响应,以及车辆移动引起的路面结构内水平剪应力不同方向的两次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传统预测模型只关注时间因素的不足,提出一种引入天气因素同时考虑日期属性的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显著性检验确定天气因素与客流量的相关程度,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A)计算各天气因素与客流量的非线性关联度,逐步筛选关联度低的天气因素.每次筛选后利用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神经网络进行预测,提出GRA-BiLSTM预...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中最小交织段长度的确定会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网的服务水平和行车安全等,因而有必要对其取值进行合理的计算分析.本文选取密度指标评价交织段服务水平,研究了以辅助车道相连的两相邻互通式立交最小交织段长度.通过分析我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中的相关方法,建立了交织段服务水平的计算模型.并根据最不利的交通条件,采用Visual Basic程序计算了A型交织段的车流速度与密度值.对计算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了对应于各级服务水平下交织段长度与交织总流量的临界线图,通过该图可直接得到满足某一服务水平和交织流量下所需的最小交织段长度.最后通过VISSIM仿真平台模拟交织段的运行状况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以常州市温拌排水沥青混合料OGFC-13为对象,确定温拌排水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首先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确定热拌条件下目标空隙率为20%的OGFC-13设计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并以所得结果在温拌条件下成型20%空隙率的OG FC-13马歇尔试件。对温拌OGFC-13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和车辙试验,以检验温拌排水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的正确性,通过比较温拌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实验数据,检验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设计方法是否适用于温拌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试验探讨Sasobit添加剂对温拌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击实温度以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Sasobit后,沥青胶结料的高温稳定性得到提高,未掺加Sasobit正常温度拌和的沥青混合料与掺加添加剂降低拌和成型温度的沥青混合料相比,水稳定性基本保持不变,但是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提高较大。因此,添加Sasobit于排水沥青混合料中,可以使得其拌和与击实温度降低20℃的前提下,排水沥青路面的性能仍满足规范要求。所以把温拌技术应用于排水路面的设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客流量预测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客流量的准确预测,首先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将时序客流数据分解成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本征模态函数(IMF),降低数据噪声对客流预测模型的影响,再结合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进行预测,提出VMD-LSTM预测模型.采集明尼苏达州州际轨道交通客流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  相似文献   
18.
笔者根据南京至杭州高速公路东芦山深路堑设计的情况,介绍了深路堑设计的情况,供其它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简论道路综合敏感性设计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道路设计应该在保证安全通畅的同时,处理好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关系,以达到设计的综合最优化。目前,在美国大力提倡和应用的综合敏感性设计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要求和背景下产生的。综合敏感性设计理念,强调设计规范中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地处理具体设计细节等思想;提倡多学科专业人员和公众对设计项目的参与,以形成一种在满足公众权益的基础上于安全性和通畅性之间达致平衡的处理方法。通过对综合敏感性理念核心内容的分析,展示了其优越性和效益。通过实例分析,对比我国道路建设现状,提出了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景雅 《公路》2005,(3):72-75
通过对南京~杭州(宁杭)高速公路所经东庐山地质情况的分析,介绍了深路堑设计的情况,供其他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