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3篇
  免费   141篇
公路运输   2281篇
综合类   1241篇
水路运输   1312篇
铁路运输   916篇
综合运输   14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932.
933.
为研究改进后的动态罚金策略对违章停车现象的抑制作用及策略最优解,本文以驾驶员和执法者两类群体作为博弈主体,在改进的复制动态方程基础上,以社会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动态罚金最优控制模型。讨论了该模型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性,并通过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求解该模型的最优解。并对改进前、后动态罚金策略的违章抑制作用和策略成本进行数据仿真检验,仿真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动态罚金模型能够找到违章停车问题的合理演化方向,在不断降低违章概率的同时还能减少执法力度;在临界状态下,即动态罚金系数趋于稳定值、执法者保持短时间的持续执法状态,改进的动态罚金策略通过改变常用的罚款方式,即降低罚款金额实现对违章停车问题的治理(在治理违章停车的效率上,临界状态与敏感度最高状态相比,即连续执法与动态执法相比治理速度提高了1倍);改进后的动态罚金策略较改进前的违章抑制性更强、策略成本更低、执法效力更持久、所需执法力度更低,且短时间内不会出现违章停车周期复现的情景。  相似文献   
934.
935.
研究列车在站技术作业时间查定与管理现状,立足实践,设计列车在站技术作业时间写实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现有的铁路技术作业相关流程及查定模式和C/S模式,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方法,提出“ 1主1辅3层次4应用”的系统总体结构与分层结构,详细设计了数据获取、数据汇总与处理、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功能,阐述数据结构设计、分布式数据查询优化等系统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该系统可解决部分列车习惯性晚点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列车运行的正点率。  相似文献   
936.
现有关于行人群体运动行为的研究和规范绝大部分是以成年人群为主体的研究,关于儿童群体的理论及实验研究非常匮乏,在进行儿童群集运动管理及幼儿相关步行设施设计时往往需要参考以成年人群为主体所获得的理论及经验数据。本文组织了不同情境下(正常情况及应急疏散)幼儿群体的运动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对幼儿群体单向流运动的流密速关系、速度离散性、个体超越行为等基本特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和成年人群的相关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幼儿群体单向流的流(速)密关系呈现一种弥散性的分布,其速度的变异系数接近成年人的4~6 倍;此外,相比于成年人群中所表现出的秩序性,幼儿在单向流运动过程中更倾向于发生超越行为,其在通道中的平均位次变化强度接近成年人实验的3倍。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幼儿群体单向流运动的基本特性,厘清幼儿与成年人群体的行为特性差异,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群集运动的管理,以及为幼儿相关步行设施的设计和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7.
938.
运用无源自适应技术研制了一种新型接触网张力补偿器,该张力补偿器性能可靠、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寿命长,解决了重载铁路运行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39.
在初步设计阶段,为了快速匡算人行钢箱梁桥的梁高及跨径、横隔板间距、防脱空支座间距等关键设计参数,采用Midas Civil建立如下模型:不同跨径和梁高的动力分析模型、不同横隔板间距下的第二体系受力梁格模型、包含人群荷载最不利加载位置的整体模型。分析表明,在梁宽及顶底板厚度不变的情况下,频率与梁高呈正线性相关,与跨径的二次方呈负线性相关;人行桥钢箱梁横隔板间距可以近似取3倍箱梁高度且不大于6 m;简支梁桥支座间距可以取b=(0. 25~0. 3) B,而对于连续梁桥,需大于简支梁要求的支座间距(经过试算后确定)。  相似文献   
9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