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3篇
  免费   37篇
公路运输   625篇
综合类   377篇
水路运输   363篇
铁路运输   267篇
综合运输   5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R407C环保制冷剂在列车空调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R407C制冷剂进行理论分析和性能试验,研究其在列车空调机组上替代R22制冷剂的可行性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基于模态分析的机车齿轮罩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机车齿轮罩的疲劳强度,基于有限元模态分析方法对齿轮罩进行了结构动态特性分析。分析中根据齿轮罩振动模态和应力状态分布情况,确定了原结构强度的薄弱环节,并进行合理的改进。改进后的结构大幅度提高其响应的固有振动频率,以避免服役过程中壳体产生共振。同时,改进后齿轮罩的疲劳强度得到大幅提高,满足了使用要求。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所得数据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3.
结合南京河西新城区有轨电车1号线车辆段设计,对车辆段功能定位,有轨电车车辆检修体制及作业方式、设计规模的确定以及有轨电车车辆段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与地铁车辆段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了有轨电车车辆段的设计特点以及对现代有轨电车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4.
详细分析HXD1B型机车的故障特点,针对机车运用特点、故障概率、机车整体质量,介绍江岸机务段在修程修制方面的管理与实践经验,利用先进的监控检测手段,调整适合的工艺范围修程,达到了有利于和谐机车维护保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5.
兰州市一12层住宅楼坐落在厚约40 m的杂填土场地上,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楼体严重倾斜。在分析其倾斜原因的基础上,对复杂深厚填土地区建筑物的纠偏加固措施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桩周应力释放+截桩迫降的综合纠偏方法,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使得大楼最终倾斜率由13.76‰回归到2.8‰,满足规范要求。提出了截桩迫降的基本原理及理论计算公式,该工程填补了国内在深厚杂填土回填场地(包括填土、饱和填土、回填块石层等)上高层建筑纠偏的空白。  相似文献   
26.
保水材料的选用是决定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植被建植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超吸水纤维(SAF)和保水剂(SAP)的保水性能开展各项测试,明确各产品的适用条件。结果表明:(1)在去离子水中,SAF和SAP的饱和吸水倍率分别约为150 g·g~(-1)和233 g·g~(-1),其达到饱和吸水倍率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5~20 min和180 min;(2)SAF和SAP的吸水倍率都受pH和盐分影响较大,吸水率随p H值的增加呈倒"Λ"型变化趋势,在中性条件下效果最优;水体中电解质浓度越高,吸水倍率越差;(3)在室外条件下,SAF对土壤中入渗水的截留效果和保水性能均优于SAP;因此建议在边坡植被恢复等工程中应优先选用SAF作为保水材料。  相似文献   
27.
以北京地铁15号线学院路站为研究背景,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并进行数值模拟等手段,确立了对导洞内土体进行深孔劈裂注浆措施,加固土体并形成隔水层,取代了传统的地面降水,节约了场地,消除了因降水造成地层水土流失而引起周边建(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也避免了城市地下水资源浪费。将原来柱洞法的6导洞改为8导洞,钻孔灌注桩改为人工挖孔桩,并对车站结构施工工序进行了优化。工程实践表明,修改后的施工方案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28.
某市地铁运营指挥中心大型基坑临近运营地铁车站及区间,其施工会对临近的运营地铁车站及区间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超近距离的基坑施工,必须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文章运用数值模拟分析对大型基坑施工对临近运营地铁安全性进行评估,并针对近接地铁施工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防护措施,以期为本地区类似工程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9.
研究目的:在双线隧道盾构掘进过程中,先开挖隧道地层变形会对后开挖隧道地层变形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导致双线隧道盾构掘进完成后地表沉降存在差异性。依托天津地铁某盾构区间隧道掘进工程,基于FLAC3D软件建立隧道掘进过程的有限元模型,从隧道开挖变形、地表沉降的角度分析先挖线路对后挖线路变形特征的影响,验证双线隧道盾构施工导致地表沉降的叠加效应。为保证盾构掘进过程中地表沉降不超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盾构土仓压力、同步注浆量和出渣量等因素对地表最大沉降量的影响,有效指导盾构隧道施工参数的选择,最后通过现场监测数据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论:(1)前序次开挖隧道对后序次开挖隧道的隧道拱顶沉降与地表沉降均存在叠加效应影响,后序次开挖隧道的拱顶沉降及地表沉降均略大于前序次隧道的对应沉降值;(2)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的对比显示,实测地表沉降值相比数值模拟计算值分别高出5. 78 mm、4. 97 mm,隧道的管片沉降实测值与计算值误差均在5%以内,数值模拟计算误差均处于可控范围内,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3)本研究结论在城市地铁盾构(TBM)法施工领域,对地表沉降控制方面的机理研究和实践操作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0.
轨道交通长大线路存在的 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重庆原规划轨道交通长大线路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国内外其他城市在解决轨道交通长大线路方面的经验,针对重庆特有的空间结构特征,提出轨道快线的概念,并阐述轨道快线实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