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20篇
铁路运输   63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了解决高速铁路线路合流区段高峰小时通过能力紧张的问题,本文结合车站间隔时间随着相邻列车运行状态及运行速度、车站而动态变化的特征,将精确到1 s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和车站间隔时间作为输入条件,以最大化高峰小时列车开行数量、优先组织开行停站较少的列车为目标,提出基于列车运行时空路径的高峰小时运力资源配置模型,设计分支定界求解算法,采用列生成技术降低模型求解规模.以包含7个车站的客流区段作为算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满足旅客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42.
紧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评价的实际需求,提出以乘客行为特征为基础要素的动态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智能体(agent)理论的枢纽乘客行为模型与枢纽环境抽象模型;并进一步结合评价目标,构建了基于动态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动态评价方法,为枢纽评价提供全新的思路与手段,对既有评价体系的内容与方法加以补充完善.通过实例分析,对动态评价方法进行了实施验证.  相似文献   
43.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大秦线各种运营组织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以选择运输能力大、工程投资省、运营管理方便的最优方案,使大秦线尽快达到运量1亿t的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44.
城市轨道交通小编组高密度运行的合理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编组高密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的一种、组织形式,具有运营组织灵活、节约建设费用和服务水平较高等优点.在实际运营中,由于受到一些制约条件的影响,这种运行形式还没有得到普遍采用.分析了小编组高密度运行的优点,探讨了其发展及适用条件,同时总结了制约其发展的现实因素;并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其技术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结合新技术的发展探讨其进一步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5.
由于各种原因,某些地铁车站存在着客流过少、站间距过短等问题.分析了地铁列车越站不停车的主要优缺点,把乘客旅行时间的总体节省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提出了越站不停车的一般性原则;给出了站间距和车上车下乘客比例两个关键因素的表达式.以北京地铁南礼士路站为案例,实地调研客流等相关数据.计算分析后得出了南礼士路站高峰时段越站不停车有...  相似文献   
46.
铁路运输能力不仅是运力资源分配的基本条件,也是评价运力资源使用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集。根据客流需求特征规律及车站基础设施拓扑结构,为充分把握能力的不确定性与动态性,利用基于场景的方法,定义某一时段内车站的列车服务一需求意向集,更新传统的能力概念认识,以完成既定列车服务一需求意向所需的对基础设施占用时间为度量能力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层面、时间层面提出高速铁路车站能力计算与评估的几种策略,并结合不同的车站类型、从时一空二维角度比较分析各种计算策略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7.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服务水平评价需求,考虑乘客与枢纽环境的交互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仿真技术的枢纽运营效果评价方法.应用仿真工具对枢纽内乘客的行为进行模拟,得到相关参数的取值;采用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得到评价指标的取值,用以分析和评价轨道交通枢纽运营的效果.采用该评价方法对北京地铁宣武门站的评价结果为:地铁2号线换乘4号线的乘客最大换乘时间较长;4号线站台楼梯口和扶梯口的乘客平均拥挤程度最高;4号线站台区域的设施能力更容易趋于饱和并呈现乘客滞留倾向;4号线换乘2号线的乘客平均换乘时间对客流规模的适应性较强,2号线换乘4号线的乘客平均候车时间对列车接续的适应性较强.实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8.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统计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3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截至2018年底,全球有72个国家和地区的493座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里程超过26 100 km,其中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各占54%、5%和41%;2017年,全球地铁和轻轨累计运送客流600.54亿人次,平均客运强度1.08万人次/(d·km)。其中,我国城轨交通线路共187条,运营里程达5 766.7 km,运送客流超过184.4亿人次。2018年我国16座城市开通新增或延伸线路36条,共734.0 km。我国线网规模和客流规模居全球第一,但网络化运输组织模式较国外相比有待丰富。  相似文献   
49.
论述轨道交通运营客流数据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的重要作用,讨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客流数据的用途,主要包括票务清分、统计规律、调配运力、辅助预警等。结合客流分析过程中数据采集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备性,针对数据分析方法和标准等方面的不同缺陷进行研究,归纳出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自动售检票(AFC)系统、运营管理、分析方法和标准等方面。提出应对缺陷的措施包括统一数据平台和标准、提高AFC系统可靠性、改进运营管理手段、增加数据采集手段、改进数据分析方法和指标等。通过这项研究,以期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并提高运营效益。  相似文献   
50.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乘车方案是指乘客在出行过程中先后登乘的列车以及相应的乘降车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集合。在乘客旅行时间划分和基于“二阶段法”的乘客可行乘车方案搜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AFC数据和列车时刻表进行乘客乘车方案辨识的方法。首先定义旅行时间匹配度,并在构建随机时间分布的基础上提出随机时间匹配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乘车方案的时间匹配度指标;然后利用时间匹配度,提出基于列车容量限制的乘客乘车方案的辨识方法;最后介绍该方法在某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提出的辨识方法利用大量轨道交通数据,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