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56篇
综合类   35篇
水路运输   44篇
铁路运输   35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总结机械施工处几年来的工作成绩,主要采取了“抓重点工程,树企业形象;提高工程管理能力,积极整顿,完善企业经营机制,促进三大改革;重视配套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开展作风整顿,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等措施,并提出今后“全面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开拓新市场,注重质量和安全管理,树企业良好信誉,加强成本管理,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深化改革,理顺各种关系,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2.
为掌握拱肋钢管内混凝土不对称灌注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南浦溪特大桥拱肋钢管内混凝土左右幅非对称顶升灌注过程中结构的变形、应力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非对称灌注过程中,先灌注侧拱肋下挠量大,两侧拱肋挠度差值随完成灌注的拱肋数量增多而逐渐减小,灌注完成后,横截面对称位置处拱肋竖向挠度对称;整个施工阶段拱肋应力大于横撑应力,尤其是首灌混凝土过程中拱肋应力较大,应重点关注;首灌混凝土完成时结构的稳定安全系数最低,随着混凝土逐步完成灌注,结构的稳定安全系数逐渐增大;结构初始几何缺陷对结构的稳定性不利,应以考虑结构初始几何缺陷的稳定系数来评价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3.
介绍混凝土集中搅拌在山区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利与弊,为以后山区高速公路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107.
以高速铁路78 m高空心圆端形桥墩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三维温度场和温度变形的分析模型,通过减小模型中桥墩表面短波辐射吸收率模拟桥墩表面涂覆反射隔热涂料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反射隔热涂料的效果,日照辐射作用下的桥墩各处温度幅值明显降低,最大可达8.69℃。不考虑上部结构的约束,桥墩墩顶轴线处伸长最大可达到7.09 mm,而顺桥向、横桥向偏转最大可达到3.29、1.19 mm;涂刷涂料后桥墩顺、横桥向偏转位移值减小达60%以上,轴向伸长日变化值减小70%以上。考虑固定支座约束后,墩顶水平面内位移被约束在极小值,但桥墩轴向伸长不受影响,且涂刷涂层的控制效果与不考虑墩顶约束是一致的。说明在桥墩表面涂覆一层反射隔热涂料对于控制日照辐射下桥墩的温度效应的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8.
针对高速公路养护设备配备的要求及特点,为了提高高速公路的养护机械化与管理信息化水平,基于W eb技术设计实现了一个C/S结构的高速公路养护设备配备管理系统。通过分析系统的需求,确定了系统目标和工作流程,并从用户需求和系统需求的角度阐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理念,最后,通过用户权限控制和数据库安全设计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9.
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坡体结构特征、变形破坏模式,建立桥台边坡地质概化模型。计算采用莫尔—库仑屈服条件的弹塑性模型,分析边坡的变形模式及范围,进行稳定性评价。阐述变形稳定性的位移场特征和剪应变增量特征,提出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边坡的变形和破坏特征,直观反映边坡变形及应力变化全过程等结论。建议桥基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及时封底,防止泥岩风化或浸水软化而降低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10.
在研究非均匀水深场中多口门港池波浪入射问题时,传统的"一段造波法"无法同时满足各口门的波浪入射条件,引起了港内波况的显著误差。"分段造波法"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在应用这种造波方法时要求物理模型在一线布置的造波板上任意位置实现分段独立控制,造波机系统的改造成本高、技术实现困难。提出了基于"一段造波法"的单口门港池试验模型叠加法,在不改造现有造波机系统的前提下解决了上述问题,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