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87篇 |
免费 | 6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00篇 |
综合类 | 331篇 |
水路运输 | 486篇 |
铁路运输 | 365篇 |
综合运输 | 7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89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98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79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1.
512.
513.
在预应力连续梁桥施工过程中影响最终成桥状态因素众多,为保证成桥状态符合设计要求,通过Midas/civil 2019建立平面杆系模型,分析某大跨径连续梁桥施工过程中挠度变化及受力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灰色理论GM(1,1)模型对桥梁挠度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挠度预测值、实测值及理论计算值变化趋势一致,灰色理论预测可以有效减小误差,同时主墩截面实际受力与理论计算保持一定的规律性且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514.
515.
伴随着劳动力减少与人口老龄化加剧,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工程建设行业,也不得不面临用工数量短缺、用人成本增加、工期延长等压力渐增的残酷现实。为了疏解这一现实困难,通过以工程建设行业的细分方向之一—沥青路面施工领域为例,梳理与探讨近三年来该领域研究与应用无人智能施工设备技术成果现状,希冀一方面为工程行业人员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工程建设行业向无人化、智能化方向快速迈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16.
从工程实例出发,根据试验检测结果,分别应用规范法、静载试验法和高应变法拟合分析了三种方法确定桩基的承载力.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由于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未进行泥浆护壁而增加了桩及桩周土的摩阻力,使得静载试验法和高应变法检测确定的单桩极限承载力远大于根据规范法得出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同时,由于高应变法拟合分析中所采用的土体参数无法用试验得到,而只是凭经验估计,加之其检测中加荷时间短等因素,使得最终得出的承载力值与静载试验法得出的承载力值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17.
518.
纤维沥青混合料在多年冻土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两种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低温抗裂、冻融劈裂、高温车辙等试验与试验路修筑观测,分析了纤维沥青混合料在多年冻土地区的适用性。研究得出,在相同沥青含量下,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密度明显减小,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增大,沥青饱和度、稳定度和流值有所降低。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蠕变速率及其对沥青含量的敏感性减小,弯拉应变增大,柔性明显增强。在相同沥青含量下,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抗冻性有所降低,但实际应用中通过提高最佳沥青用量,可以缓解这种不利的影响。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明显增大,对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十分有利。纤维沥青混凝土试验路的裂缝间距明显增大,使用状况良好。结果表明,纤维沥青混合料在多年冻土地区有良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19.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