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52篇 |
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752篇 |
综合类 | 313篇 |
水路运输 | 429篇 |
铁路运输 | 354篇 |
综合运输 | 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84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85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城市轻轨、地铁以及铁路车站运营中,闭路电视监视系统CCTV是一个重要的通信子系统,可对各车站的主要设施、关键设备及重要部位进行全面、直观和实时地监视,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传统CCTV系统设施中,摄像机由电缆连接到中心视频矩阵交换机上,所有输入图像都要通过外部矩阵和中心视频矩阵交换设备来处理,有线设施投资巨大,而且结构复杂。为了降低工程布线难度和通信系统综合成本,采用了一种新的视频交换系统即分布式数字视频交换。本文以天津轻轨为例,介绍这种视频交换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2.
改变传统混凝土结构单层设计形式,以梯度组合设计的方法,设计具有多功能的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体系,确定了其关键设计思路及功能要求,并通过试验探讨相关的制备技术及体积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采用界面压印的方法,可以防止层状界面的性能突变,保证整体结构的统一性;采用先进混凝土制备手段,确定出表面层及主体层的配合比参数,总结出关键制备技术,并制备出相应的表面层、主体层以及复合体系的材料试件;表面层28 d干缩率大于主体层材料,最大相对变形为85×10-6,在可控范围之内;梯度复合混凝土表面抗裂性优良,加速开裂试验72 h,未见肉眼可见裂纹,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完全可满足实际工程的抗裂要求. 相似文献
993.
建立铁道部综合维修体系,阐述客运专线公司、基础设施检测中心、综合维修管理基地职责。根据客运专线的特点,提出“管理、检测、维修合一”,“管理、维修合一,检测、维修分开”,“综合维修基地管理、检测、维修合一,铁道部监督检测”5种综合维修管理模式,并对其主要优缺点进行分析,建议我国客运专线基础设施检测采用“管理、维修合一,检测、维修分开”的综合维修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的业务定位和运作机制,提出自修与外委维修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4.
为改善温控系统的控制品质,针对目前在大惯性、大滞后、非线性的温控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静态误差的问题,提出可变积分参数模糊PID控制方法。在模糊PID复合控制的基础上,增设模糊变积分参数控制环节。实时控制时采用分段控制的方法,先通过变积分规则库。对实测的系统误差与误差变化率进行模糊推理,在线调节积分参数;然后由模糊推理产生比例因子的调节规则,对比例因子实行调节,多项举措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效果。仿真研究表明系统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增强,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明显优于常规PID控制器,可推广到高精度要求的温控系统。 相似文献
995.
温控系统中常用的PID控制器,存在参数整定复杂、控制精度不够理想的问题。针对电阻炉温控系统所处大惯性、大时滞的特点,提出一种复合控制的策略,将常规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构成一种智能型的Fuzzy-PID控制器。 相似文献
996.
随叠合梁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叠合梁斜拉桥在高速铁路中应运而生,中跨合龙成为斜拉桥施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钢混叠合梁施工一般先焊接钢梁再施工桥面板,导致跨中最大悬臂段和跨中合龙段的桥面板无法从主梁前方的合龙口吊装至桥面。为解决这一问题,以昌赣客专赣江特大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通过采取先后顺序施工主梁最大悬臂段的钢混叠合梁,并将跨中合龙段桥面板提前存放于主梁之上,最后预抬合龙口主梁标高,并对合龙口宽度进行温度观测以配切合龙段长度的措施,保障了大桥的顺利合龙,节约了工期与施工成本,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
依托美国交通技术中心(TTCI)加速试验线(FAST)中的大轴重环线(HTL),通过实尺实车试验,分析泡沫轻质土路桥过渡段在大轴重实载列车动力作用下的应力传递规律和动态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泡沫轻质土路桥过渡段动应力水平满足路基结构设计要求;列车轴重和列车行车速度对轻质土路基结构动应力影响较小;泡沫轻质土路桥过渡段动位移对深度较敏感,对列车行车速度相对敏感,对列车轴重较不敏感;泡沫轻质土路桥过渡段动态响应性能良好,整体动态服役性能较好,满足重载铁路各设计参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