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21篇
综合类   7篇
铁路运输   7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遂渝线无碴轨道桩网结构地基处理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目的:探讨有关遂渝线无碴轨道桩网结构加固地基技术设计计算理论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无碴轨道客运专线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结合遂渝客运专线土质路基上修建的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对桩网结构地基处理技术设计计算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桩网结构路基的构造研究、柔性拱的研究、承载力研究及沉降研究四个方面。基于桩网结构路基在列车荷载反复作用下,桩、网、土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文章对桩网结构的室内大比例模型试验、现场原位动态测试试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研究结果:对桩网结构的设计及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试验段已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阐述,希望今后在此基础上在无碴轨道桩网路基的施工中继续深入研究,积累更多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支挡结构属于岩土工程结构,岩土工程的极限状界定相对于结构工程更困难。本文基于国内外通行的极限状态概念,对比分析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极限状态的共性和差异,梳理支挡结构极限状态并重点分析明挖基础和桩基础的极限状态,提出支挡结构极限状态划分的建议。研究结论:(1)广义的极限状态可理解为某项功能达到预定的要求,极限状态已经不限于破坏和失效的概念,其外延扩大至不能达到预定设计目标的要求——某项规定的限制值;(2)支挡结构属于岩土工程范畴,其极限状态包括结构整体稳定极限状态和构件结构极限状态,结构整体稳定极限状态包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介于两者之间极限状态,此状态需进一步研究;(3)一般地区明挖基础压应力极限状态和岩质地基锚固桩基础侧向受压极限状态归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4)该结论可用于指导支挡结构极限状态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3.
岩溶峰丛洼地铁路软土地基碎石桩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结合洛湛铁路洪塘至岑溪段贺州车站软土地基碎石桩施工,对岩溶峰丛洼地铁路软土地基碎石桩施工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论:岩溶峰丛洼地铁路软土地基碎石桩,考虑软弱土层夹碎、块石,且基底石灰岩溶沟、溶槽发育,采用沉管法施工遇溶沟、溶槽陡倾斜面或较大粒径孤石时,可能出现成桩困难,经比较,选用适应性较强的振冲法进行施工.岩溶峰丛洼地软弱土层基底石灰岩溶沟、溶槽发育,施工中碎石桩桩长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相邻桩长进行分析,必须排除振冲头遇土土层中孤石而造成桩长异常的情况,确保碎石桩按设计要求打穿软土层;通过现场试验,提出了对桩长与相邻桩相比短于1 m需结合相邻桩进行分析的规定,以及对判断属于振冲头遇土层中孤石而造成桩长异常时采取补桩的措施.工程实践表明,所提出岩溶峰丛洼地铁路软土地基碎石桩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施工问题处理措施可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红层泥岩土邓肯-张模型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遂渝铁路代表性红层泥岩土,进行了四种围压下压实度为95%试样的三轴试验,并通过霍尔效应传感器精确测定了试样的轴向与径向应变、体变等;进行数据处理后,确定了邓肯-张模型的相关参数,为红层泥岩路基应用邓肯-张模型进行沉降变形的数值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无碴轨道桩板结构路基在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结合遂渝线无碴轨道桩板结构路基,采用天津(1976年)地震波,基于弹塑性本构关系,建立桩、板和土体的三维实体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桩板结构路基在地震荷载下的动位移、加速度及竖向应力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可知,在地震荷载下桩板结构路基不同位置处的动位移、加速度响应基本一致,滞后现象不明显;桩底持力层的动位移、加速度幅值略小于其他位置。相对于输入的地震加速度,桩板结构路基响应的加速度幅值被放大,而对应的时刻都滞后于输入的加速度最大值的时刻。在桩截面处的承载板受力不利,所以在桩截面处的板截面需加固处理以满足抗震设计要求。桩的存在对周围土体的动力响应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来说,影响程度很有限。  相似文献   
16.
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解决近年来在西南山区铁路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存在的易滑塌失稳的问题。 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在前人研究的摹础上,较全面地回顾、评述了当前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的研究现状,包括斜坡软弱地基的定义、斜坡软弱地基的应力与变形特点、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安全性评价方法、斜坡软弱地基的试验分析及工程实践等,并就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的破坏模式、对上承结构的影响及合理失稳判据及工程措施的选择等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研究结论: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仍然是一个非常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值得道路工程师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现场填筑试验、数值分析、模型试验、现场测试等综合研究手段,研究了利用红层泥岩填筑时速200 km路堤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CFG桩复合地基的大型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褥垫层厚度、桩长、桩间距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和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地基的CFG桩存在扩径现象,且从下至上扩径现象越明显;褥垫层越薄,桩分担荷载越大,桩间土荷载分担比越小;随着褥垫层厚度的增加,桩承担荷载增长趋势变缓,故为充分发挥桩的承载作用,建议合理褥垫层的厚度为20~30cm;在外荷载一定的情况下,桩土应力比随桩长和桩间距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进行复合地基桩间距的设计时,不仅要保证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而且还要保证加固后地基土的工后沉降量满足规范要求,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打桩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结合典型工程实例,介绍内昆铁路特殊岩土问题及其路基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大型工程咨询企业之一。自2006年开始导入创新方法,经历了尝试性学习、普及培训、引进软件结合项目应用培训等阶段,对工程咨询企业应用创新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如何将应用创新方法与企业科技研发管理相融合,通过管理进一步促进创新方法应用,需要研究。研究结论:通过本项目研究,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应用创新方法进行研发项目或技术方向筛选,是工程咨询企业推广应用创新方法的最佳方向;(2)在科研流程中增加基于创新方法的预研究流程,有利于提高企业科研立项成效和成果水平;(3)提出了适合工程咨询企业的基于创新方法的创新"三人"团队建设方案和企业创新模式。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以创新"三人"团队应用创新方法进行研发项目或技术方向筛选的创新方法推广模式,可使创新方法理论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提高工程咨询企业科技研发的水平;(4)本文的研究成果可在工程咨询企业科技研发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