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6篇
综合类   29篇
水路运输   75篇
铁路运输   37篇
综合运输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黄强 《综合运输》2009,(2):27-29
<正>长江黄金水道横跨我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带,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身,在我国实施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地位十分重要。下游深水航道是长江黄金水道中含金量最高的河段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而资源和环境等约束  相似文献   
11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意义重大。为了提升高校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效果,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的问题出发,对如何建设图书馆组织文化提出建议,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13.
114.
针对桥式抓斗卸船机传统除尘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新型喷雾除尘技术,即智能控制干雾抑尘技术,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实现干雾抑尘的智能控制,并将传统和新型除尘技术进行对比,阐述了新型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5.
针对某一曲线上槽行截面桥梁,采用桥梁博士和Mathcad软件结合计算。计算过程表明,这种计算方法简便灵活,必然会得到广泛应用。计算结果也为桥梁进一步力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6.
本文中对一款装备新型双电机多模式驱动系统的电动汽车进行转矩分配优化。根据双电机多模式驱动系统的特点,建立整车模型,划分不同模式的工作范围,在满足动力性的前提下,面向系统效率,制定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转矩分配与模式切换策略,并采用离线与在线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系统的实时响应速度。在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并开展硬件在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的平均效率比传统的模式切换策略高3%;能耗比基于遗传算法的转矩分配策略减少11.28%。  相似文献   
117.
采用分块耦合的网格生成技术 ,利用TTM法生成螺旋流多分支管的三维贴体网格。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 (ALE)法对螺旋流排气系统中的 2个三分支管模件内的稳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螺旋流排气系统相邻缸排气之间的相互影响 ,为系统地分析螺旋流排气系统的工作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8.
高速列车车端减振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端阻尼可以有效地衰减车辆的摇头和侧滚振动,改善高速列车的横向平稳性.由于相邻车端的纵向和横向位移较大,直接加装车间阻尼器有很大难度,需要设计合理的杠杆机构以减小阻尼器的行程和节点偏转角度.现介绍了这种新型车端减振装置的研制过程,并对该装置的作用效果进行了试验对比.  相似文献   
119.
基于加速度阻尼控制的半主动悬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半主动悬挂是改善铁道车辆振动、提高乘坐舒适度的有效对策。但由于铁道车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车辆动力学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很难获得,这限制了现代控制理论在实用化半主动悬挂中的应用;而天棚阻尼控制所需车体的绝对速度很难测量,若采用测得车体加速度积分得到车体绝对速度的方法,其传感器的误差和系统噪声会导致车体绝对速度产生误差,从而影响减振效果。基于上述原因,本文提出加速度阻尼控制方法,即采用与车体加速度成正比的振动衰减力来抑制车体振动,并对加速度阻尼控制方法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与被动悬挂相比,车体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和最大值在各速度级分别减少了55%~63%和53%~66%,Sperling乘坐指数也得到明显改善;且加速度阻尼控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可见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铁道车辆的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