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47篇
公路运输   171篇
综合类   255篇
水路运输   122篇
铁路运输   154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航空相机是为新型战术侦察机配备的侦察设备,相机工作时恶劣的载机条件和环境条件,会引起相机产生各种故障.为保证相机正常工作,在地面对航空相机进行故障诊断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针对航空相机的地面检测需求.设计了配套的航空相机故障检测系统.系统采用自动测试设备原则进行设计,检测资源由基于PCI04总线的嵌入式计算机统一管理,根据检测需求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系统可在地面上仿真航空相机与飞机之间的通讯任务,完成对相机整机的性能检测.实践证明检测仪可快速有效的对航空相机进行故障检测.缩短排故时间,保证相机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672.
在轮轨损伤计算中,为了提高轮轨滚动接触解的求解效率与精度,常采用简化的非赫兹滚动接触模型.然而,此类模型的精度及适用性仍未得到充分的验证.以我国高速铁路常见的两种标准车轮型面(LMA和S1002CN)与标准CHN60钢轨的匹配状态为例,采用三种典型的非赫兹滚动接触简化模型(KP、STRIPES和ANALYN)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673.
道路交通动态信息采集系统既是ITS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ITS其它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从系统构成、系统输入输出、系统功能单元、系统信息流程等方面对道路交通动态信息采集系统框架进行了总体设计;针对多种动态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共存的现象,进行了应用框架设计;并以广州市为例设计了道路交通动态信息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674.
根据经济与交通之间的关系,提出价量比稳定假设,建立了诱增交通量经济预测模型,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和相关的函数模型,讨论了进行诱增交通量预测的方法和步骤,最后结合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75.
利用高速闪光摄影技术,对高压喷射喷雾体空间发展规律进行了试验分析,提出了一个计算高压喷射喷雾体发展的数学公式;在正确描述高压燃油喷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能预测高压共轨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准维燃烧模型,此模型改进了燃油喷射模型及碳烟的生成与氧化模型,考虑到燃烧区的区间传热和缸内工质的对流辐射传热,对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改进后的燃烧与排放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缸内各区的燃烧与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676.
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施工会对其周边区域的通行状况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道路施工期间,针对相应的交通影响范围,以安全与畅通为重要目标进行科学的交通组织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道路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展开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从目的、原则、策略、措施等方面分析论证,系统论述了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规划与设计;并结合对重庆市华唐路立交工程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设计,将理论研究深化到实践。  相似文献   
677.
结合某高速公路上一座大桥的工程实践,介绍了悬挂式吊篮的原理、安装、提升等步骤,总结并提出了吊篮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吊篮的日常维护保养等。  相似文献   
678.
华云云  安祺 《交通标准化》2009,(23):175-178
现代物流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其对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昂昂溪区区位优势和交通环境的分析,阐述昂昂溪国际物流园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并对昂昂溪国际物流园区的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可为园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9.
抛丸凿毛工艺能高效快速地清除水泥砼铺装层表面的浮浆,处理后的表面强度高、构造深度大,再结合优良的底涂层形成防水粘结体系。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公路桥面铺装中沥青铺装层与水泥砼铺装层之间的粘结质量问题,从而大幅度延缓桥隧路面病害的出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80.
隧道浅埋软弱围岩段双下侧导坑施工性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某隧道软弱围岩下穿公路段在原台阶法施工中出现地表下沉、开裂等问题,提出双下侧导坑施工方法,分析其传力机制,并应用MIDAS软件建立仿真模型,进一步研究该工法的施工性态。结果显示:(1)该工法能改善隧道的受力,施工的关键步为环形土的开挖,核心土对隧道受力是有利的;(2)隧道的薄弱位置是侧导坑的坑脚、侧导坑和隧道的搭接地方、隧道的墙角和拱脚位置;(3)在有侧导坑条形基础的条件下,局部加固其下方的地基对改善围岩变形与结构受力的效果不明显。从经济及加固效用的角度考虑,施工时加固重点应在侧导坑的条形基础本身,如基础的厚度、侧坑与隧道的搭接地方、侧坑的拐角等;若围岩不稳定,应保证在有核心土的存在下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