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4篇
  免费   94篇
公路运输   342篇
综合类   450篇
水路运输   256篇
铁路运输   201篇
综合运输   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681.
采用数值仿真方法评价了固定式信号控制、延误最小自适应信号控制与通行能力最大自适应控制3种典型信号控制策略下的路网动态运行效率; 采用双排队模型构建了动态交通流仿真平台, 提出了交叉口流量传输优化模型, 分析了双排队模型中交叉口内交通流运行的状态; 假定用户依据瞬时用户最优原则选择路径, 提出了考虑信号控制惩罚时间的瞬时用户最优约束; 以系统总行程时间、有无交通事件影响的行程时间为评价指标, 研究了低、中、高3级不同交通需求下的信号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在低、中级交通需求下延误最小自适应控制策略的系统总行程时间最小, 比通行能力最大自适应控制在无交通事件影响下总行程时间分别降低0.45%和0.18%, 在有交通事件影响下总行程时间分别降低5.95%和2.52%;在高级交通需求下, 通行能力最大自适应控制总行程时间最小, 对比延误最小自适应控制, 在有、无交通事件影响下系统总行程时间分别降低5.46%、5.31%;对比有无交通事件影响下系统总行程时间变化幅度, 固定式信号控制在不同交通需求下均表现出最高的稳定性; 在低、中级交通需求下, 延误最小自适应控制策略较通行能力最大自适应信号控制策略更稳定, 在高级交通需求下, 两者的稳定性无显著差异。可见, 当交通需求较大时, 应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 当交通需求较小时, 应降低车辆延误。   相似文献   
682.
为明确主缆与索鞍间的滑移机理,给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必要基础,开展了试验研究以揭示主缆在不平衡力作用下的滑移行为及力学特征。制定了以两端张拉丝股模拟主缆平衡状态、以单侧顶推索鞍模拟主缆偏载状态的加载方案,并设计了相应的试验模型及测试方法;考虑索股侧面摩擦及试验索股数目的影响,开展了共8种工况的试验测试,利用实测数据对索力发展特征、索股滑移行为、滑移时变效应及名义摩擦因数变化规律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顶推索鞍初期所产生的不平衡力在索股间平均分配,随着不平衡力增大,索股相继滑移且滑移后基本维持其索力差不变;索股均已滑移后的缆力差的发展具有单向性,但残余缆力差相对较小;索股位移发展包括弹性变形、局部蠕动和滑移3个典型阶段;主缆滑移时变效应有限,即主缆滑移后仍具备较可靠的稳载能力;名义摩擦因数随索股相继滑移而增加的同时会引起较突出的索力不均匀性问题,故在主缆抗滑措施研究中尚需对该问题予以重视;侧面摩擦是索股分批滑移及索股数目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鉴于侧面摩擦显著的抗滑贡献,对其继续深入研究并充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多塔悬索桥主缆与索鞍间的摩擦因数取值可放宽至0.2。  相似文献   
683.
结合城市道路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和交通流特性,建立基于有向加权复杂网络的城市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模型.以兰州市连续7天的出租车GPS数据为基础,分析并可视化呈现兰州市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城市交通流状态,并采用基于DWNodeRank的有向加权复杂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方法对兰州市路网关键节点进行识别研究.本文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84.
运用统计分析比较了设置逆向可变车道的交叉口与常规交叉口之间的安全风险,结果显示设置逆向可变车道的交叉口预信号红灯违规比例明显提高,并且对向车辆在逆向可变车道内行驶的平均速度降低了15.31%;运用概率统计及视频处理技术分析了设置逆向可变车道的左转车流在交叉口内的释放特性及其空间轨迹特点;采用交通冲突技术(后侵入时间)来确定逆向可变车道的车流与左转专用车道的车流在释放过程中的冲突程度,并与双左转车道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设置逆向可变车道会增大交叉口内部左转车流之间的干扰程度. 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设置逆向可变车道交叉口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85.
针对铁路客运车站的智能化发展进行研究,首先,对铁路客运车站的现状及智能化需求进行分析,从旅客服务和内部运营两个角度提出了智能车站的基本理念,并给出了智能车站的定义和特征;其次,依据车站的实际需求,设计了智能车站的总体框架;然后,从技术结合业务的角度梳理了智能车站的主要业务及智能化功能.本文通过在太原搭建智能车站的试验原型,验证了所提总体框架及智能化功能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86.
我国早期修建的城市道路和地方公路80%以上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多年运营后,路面的使用性能普遍降低。采用土工布作为防裂措施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白+黑”改造,可以延缓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反射时间,但防裂土工布不适宜用在纵坡或超高横坡较大的路段。  相似文献   
687.
通过南昌生米大桥大孔径桩基的工程实践,简要介绍了地下水丰富的地质情况下挖孔桩的施工工艺,并重点介绍了在挖孔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为同类地层的施工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688.
介绍了沥青混合料转运车在呼和浩特-集宁段高速公路上的应用,通过数据分析,阐述了转运车的使用效果,证明了其能有效减少混合料的离析,从而提高路面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689.
介绍了GIS在长距离输油管道信息管理中的应用,阐述了系统的开发思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功能的设计及系统的数据组织、数据库设计,从而实现长距离输油管道信息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690.
在简要介绍探雷达基本原理及裂缝在雷达剖面上的波组特征基础上,从垂直裂缝数学模型开始,由简单到复杂,按照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物理模拟——现场试验这一流程对探地雷达检测裂缝的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由单一均匀介质到多层均匀介质等不同情况下裂缝的波组特征规律和检测裂缝的基本方法。由公路工程探测实践表明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检测应用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采用探地雷达检测公路结构层中的垂直裂缝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实践上是切实可行性的。探地雷达检测裂缝时应选取足够小的横向采样点距和适当主频的天线,并采用合理的处理参数对雷达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才能得到直观、可靠的裂缝检测结果。该方法可以对公路结构层中隐含的裂缝进行准确定位,为高速公路路况监控和养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