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9篇
  免费   145篇
公路运输   521篇
综合类   640篇
水路运输   492篇
铁路运输   246篇
综合运输   5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气垫平台上装备了大量的电子、电气设备和大功率发射天线,同时,气垫平台的船体与一般舰船相比,在垫态航行时艇体与海水绝缘,电磁兼容十分特殊。天线之间的耦合是无线电系统间电磁干扰的主要传输途径,天线隔离度是分析天线间电磁干扰影响的关键指标,开展天线间隔离度分析对电磁干扰研究十分重要。针对气垫平台船体的特殊性和电磁兼容性特点,基于电磁仿真基本原理,建立了气垫平台电磁模型,采用电磁仿真方法分析计算了天线间隔离度,并分析了气垫平台与海平面连接和不连接时隔离度影响。通过实测进行了验证,为开展总体电磁兼容工程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32.
论文阐述了一种远程模拟信号采集转换及传输电路的设计方法,其将真有效值(RMS)、电压与频率转换(V-F)、光纤传输等技术集成到电路设计,并提出了必要的设计要点,从而实现模拟信号的准确采集与远程传输.  相似文献   
933.
为了研究牵引负荷产生的负序对电能计量的影响,在建立牵引供电系统及电力系统三相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牵引供电系统负序功率潮流,阐述了牵引负载采用传统功率理论定义下的功率因数计量方式存在的问题,基于IEEE Std 1459-2010功率理论所推荐的等效视在功率及功率因数定义,提出不平衡牵引负载功率因数计量方案,并将有效功率因数限值取为0.68. 理论分析及实测数据均表明:牵引负荷负序有功功率与正序有功功率方向相反,牵引负荷作为负序源向系统注入负序功率,被系统阻抗和对称负载吸收. 通过仿真与56组实测数据统计分析并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和结论的正确性,实测数据统计结果表明,等效视在功率及等效功率因数能计及不平衡牵引负载对线路传输效率的影响,计量更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934.
张睿 《铁道勘察》2020,(3):112-116
北京新机场线是我国首条设计时速为160 km的城市轨道交通线,其运行速度远高于一般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因此,需对其道床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在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轨道的基础上,结合新机场线的线形特征、环境特点和施工技术,提出在正线中有较大沉降危险性的区域采用普通型预制板整体道床,在地下线中部分有减振要求的地段采用减振垫浮置板道床(预制板式)的设计方案,并对新机场线几种预制板整体道床设计方案、结构组成进行了阐述,对其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35.
感知周围车辆的驾驶行为并识别其意图将成为新一代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有方法只考虑单一驾驶行为且可扩展性和可伸缩性差,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表示理论的驾驶行为感知字典模型(Driving Behavior Perception Dictionary Model, DBPDM)。将车辆行驶状态视为时间序列,设计基于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结合在线梯度下降(Online Gradient Descent, OGD)优化器的在线预测模型,提出基于驾驶行为预测的意图识别构架(Intention Recognition Framework, IRF)。首先,采用图Lasso方法估计典型驾驶行为的稀疏逆协方差矩阵构建驾驶行为字典库,并采用Logdet散度方法计算各逆协方差矩阵的差异获得行为感知字典模型。然后,基于在线预测模型对目标车辆的行驶轨迹和运动状态进行预测,结合主车车辆的行驶状态作为稀疏表示的观测信号,以获取预测时域内的目标车辆意图。最后,采用NGSIM (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真实驾驶数据对模型进行开发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行为感知模型能对6种典型驾驶行为构建行为字典,在分类准确率上与现有方法相比有明显提升,对换道和转向行为样本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9.1%和92.9%;该模型能够在相对早期阶段准确地识别出车辆行为;在线预测算法能较好预测出目标车辆的行驶轨迹和运动状态,从而间接地反映出其在预测时域内的驾驶意图;IRF可在换道和转向行为开始前的1.5 s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目标车辆的意图,平均识别准确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936.
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结构形式复杂且位于城市人员密集区,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CO、NO<i>x等)不仅将对隧道内驾驶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同时还会给隧道洞口附近民众的居住环境及健康带来影响。为此,以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浓度分布规律为重点研究对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并联风路理论,并结合上海和长沙4条隧道现场实测以及1∶8缩尺模型试验研究方法,开展了关于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交通风以及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扩散特性的研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交通风条件下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浓度分布特性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交通风速Vr、对流传质系数hm和扩散特征系数K等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交通风以及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评估值IA分别为0.992和0.916。当已知隧道结构特征和交通特征时,利用该计算模型即可预测评估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内沿机动车行驶方向各断面的平均交通风速、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平均浓度;同时可定量评价各分(合)流匝道对主隧道CO浓度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科学选址及其通风系统优化设计与节能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7.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提取难度大、提取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VGGU-Net++的遥感影像路网检测方法。首先基于VGGU-Net框架构建了编码器-解码器网络;其次,设计了一系列嵌套、密集的卷积块,用以缩小编码器与解码器特征映射之间的语义差距。节点之间利用跳跃连接填充了具有多个卷积层的密集卷积块,其层数取决于金字塔等级;并在2个卷积块之间设置1个串联层,该层将同一密集块前一个卷积层的输出和浅层的上采样输出进行特征图融合。同时,使用深监督策略保证网络模型的修剪程度和速度增益。在网络训练过程中,这种相似语义特征图的跳转连接可以简化优化操作,提高网络训练性能。最后,利用遥感影像开源数据集——马萨诸塞州数据集进行算法的测试与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VGGU-Net++网络与现有同类方法相比,获得了更好的性能表现,在精确率、召回率、F1-score和IoU方面分别达到了88.1%、87.1%、88.5%和77.9%,能够实现城市、山区、直线、弯曲道路场景高维、复杂、抽象特征的自动提取;此外,检测结果能够减少干扰,降低误检,保留更多道路细节信息,得到更加完整、清晰的路网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938.
为了对超速行为进行有效控制,研究多通道告警系统以及差异化矫正系统对不同风险等级超速行为的干预矫正效果。试验基于模拟驾驶三维仿真平台,搭建包含隧道在内的限速高速公路场景,将招募的48名被试平均分为对照组、告警组、矫正组以及告警-矫正组,采用自主设计的多通道告警系统以及差异化矫正系统进行模拟驾驶试验。结果表明:在驾驶表现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告警组的平均车速离差减小,但可接受风险超速比例显著增加,矫正组的平均车速显著降低,比对照组低8.31 km·h-1,告警-矫正组超速时间比例最低,在可接受风险、低风险以及高风险超速行为下,其平均超速比例分别低至6.55%、0.18%和0.01%;在主观评价方面,告警-矫正组在有效度、接受度、使用度、推广度、满意度、理解度、轻松程度和注意力分散程度等8个维度的综合评分最高;在视觉特性方面,相比矫正组,告警-矫正组的积分界面注视频率以及积分界面注意力分配率均显著下降,对限速标志牌的注视频次最高,且单次视线离开路面时长在462~982 ms区间,表明告警-矫正组合系统在不干扰驾驶人安全驾驶的情况下,提高了驾驶人主动控制超速行为的意识。  相似文献   
939.
文章首先分析了基于多学科的大型船舶概念设计平台的四层体系构架,然后对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平台的构建,实现设计流程化和自动化,对于分析船舶概念设计中复杂的耦合关系、优化制约总体方案的强影响参数、对比概念设计多方案、最终确定整体较优的方案、减少返工,以及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0.
文章以某车型B柱断面为例,详细介绍了Hypermesh软件计算获得复杂断面结构刚度性能的过程,并通过定义尺寸参数为设计变量、性能参数为响应,运用试验设计和多项式拟合建立了复杂断面刚度性能与其结构尺寸之间的函数关系,且与实际断面性能对比拟合计算结果平均误差在5%以内。基于建立的断面结构刚度性能函数关系,实现无网格过程的复杂断面结构刚度性能快速评估,同时为断面结构尺寸、性能与白车身刚度性能之间的关联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