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5篇
  免费   756篇
公路运输   3106篇
综合类   3313篇
水路运输   3022篇
铁路运输   2040篇
综合运输   300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441篇
  2021年   595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377篇
  2014年   542篇
  2013年   684篇
  2012年   811篇
  2011年   891篇
  2010年   891篇
  2009年   874篇
  2008年   830篇
  2007年   870篇
  2006年   890篇
  2005年   759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71.
在充分利用广州地铁实测数据基础上,通过建立恰当的短路计算模型,证明了在地铁短路过程的发展阶段其短路电流的时间常数是不断变化的;同时,对集肤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通过对实际情况的适当简化,进行了相关仿真研究;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地铁走行轨在集肤效应的影响下电阻和电感参数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2.
用异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为粘合剂,玻璃纤维布为增强材料,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得V500、SS400+、MLXY2、GJ250等型号高速动车组受电弓绝缘弓角,确定了其合适的树脂方案和加工工艺参数。经检测,结果表明其具有优异的机械、电气、耐候性能,满足高速电动车组受电弓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3.
轮轨润滑是重载铁路减轻轮轨磨耗及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配装不同类型转向架的C80B型重载车辆动力学分析模型,利用多点接触轮轨模型和轮轨接触摩擦功进行磨耗评价。计算得出了不同曲线工况下,轮轨润滑对交叉支撑转向架和径向转向架轮轨磨耗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74.
从重载组合列车的综合试验入手,针对重载组合货物列车的特点,设计出重载列车试验方案,研制出了一整套适用于长大货物列车的无线网络传输的分布式纵向动力学、牵引及制动测试系统,并且成功地应用于多次大秦线、大包线等万吨级和2万t级重载列车的试验中,彻底解决了长大货物列车的测试难题。  相似文献   
175.
由于轨道激扰引起的车辆动力学响应峰值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采用车辆动力学响应指标的最大峰值判断轨道的状态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对轨道激扰的评估应采用统计学方法综合考虑该轨道激扰对应的动力学响应。本文基于滑动方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动车组通过线路时的轴箱垂向加速度进行分析,实现采用轴箱垂向加速度滑动方差峰值对轨道状态进行评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线路检测中采用轴箱加速度滑动方差峰值作为评判依据较直接峰值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6.
研究了变频器输出电压du/dt对电机端电压和轴承电流的影响,在PSpice中建立了电机高频模型,并对端电压波形进行了仿真;着重研究了一种du/dt滤波器的参数设计方法,并且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实践证明,该滤波器具有较好的滤波效果。  相似文献   
177.
文章对土耳其伊兹密尔轻轨车辆铝合金车体结构形式、主要特点和技术参数进行了介绍,通过有限元法对车体结构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并进行了静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该铰接式轻轨车辆的车体结构完全满足标准和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8.
通过对我国近两年进口汽车零部件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汽车零部件召回相关数据,提出进口汽车零部件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要点。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两种方法建立风险评估数据模型,并对比模型结果,对各种进口汽车零部件风险预警等级进行分类,针对分类等级提出相应的风险监管建议,包括风险管理、完善信息平台和及时更新相关技术标准等,探索风险监测管理模式,建立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触发机制研究,提升我国进口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9.
针对智能车辆纵向运动时的交通道路适应性问题,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和前车运动速度等因素,研究了智能车辆纵向运动决策与控制方法。论文研究了基于车头时距的纵向运动决策方法并建立不同驾驶行为的目标车速模型,运用变论域模糊推理算法设计了目标加速度模型。基于纵向动力学模型,运用自适应反演滑模控制算法建立了驱动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对高附着系数路面和低附着系数路面的行驶工况进行仿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附着系数路面和前车变速行驶条件下,智能车辆能实时、合理地决策目标车速、目标加速度,实现安全、高效、稳定的跟驰。  相似文献   
180.
基于自主研发的真实道路来流参数测量系统,对多地区、多场景真实道路行驶来流湍流强度进行了测试,发现车辆道路行驶时来流湍流强度远高于风洞水平,道路平均湍流强度为4%,沿海地区湍流强度最高可达20%,在跟车或超车时湍流强度可达 28%。在汽车风洞内模拟了道路行驶跟车、超车等试验场景,对测试车辆气流环境进行了采集分析。结果表明,跟车和超车时,后车来流湍流强度较高且伴随有速度损失,湍流强度及速度损失大小与前车尺寸和跟车距离有关,湍流强度分布范围为2%~33%,与道路实测相当,且速度损失最大为19%。进一步探究了前车放置角度、风洞风速对后车来流湍流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对后车来流湍流强度定量调节的方法。完成了双车风噪测试,结果表明,风洞内高湍流强度环境车内风噪测试调制频谱结果与道路行驶测试结果相符,车内风噪频谱曲线差异主要集中在小于70 Hz的低频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