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8篇
  免费   204篇
公路运输   731篇
综合类   852篇
水路运输   655篇
铁路运输   390篇
综合运输   6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振冲碎石桩主要加固浅层地基,与桩间土构成复合地基,使地基承载力提高、变形减少,并可消除砂土层的液化;CFG桩布置在4根碎石桩的形心,桩端置于相对硬层,对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起控制作用。对某工程试验区振冲碎石桩与CFG桩组合桩型复合地基加固前后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和静载荷试验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桩型复合地基中的碎石桩较大程度地提高了CFG桩的单桩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桩距越小,加固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针对当前河南省绿色交通发展缺乏清晰、系统的宏观战略与政策顶层设计的现实情况,系统对国内外绿色交通的概念与内涵文献综述进行了梳理,基于SWOT分析方法对河南省绿色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制定了适宜河南省情的绿色交通发展战略框架体系,确定了"综合运输发展战略、运输需求管理战略、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运输服务高效战略、能源结构优化战略、绿色交通科技创新战略、生态污染防治战略、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发展战略、绿色交通管理能力战略"等九大绿色交通发展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03.
介绍水力式升船机的特点,对水力式升船机的关键设计技术进行论述。水力式升船机具有安全可靠、适应下游水位变幅大的特点。重点对水力式升船机的输水系统、机械系统、船厢出入水等关键技术进行探讨。认为输水系统重点要解决竖井水位同步和水流控制的问题,机械系统重点要解决无间隙传动和适应基础变形的问题,船厢出入水重点要解决出入过程中不平衡荷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结合景洪升船机的设计,对水力式升船机机械系统各子系统及部件的功能进行论述,对其结构和设计参数进行研究,并给出水力式升船机卷筒及同步系统、浮筒及动滑轮装置、钢丝绳组件和下水式承船厢的主要结构和设计参数。对水力式升船机浮筒的配重进行探讨,特别针对无间隙同步系统、承船厢充压对接密封装置提出新颖的结构,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半刚性基层开裂成因机理的分析,应用平面应变模型,通过计算和分析,提出半刚性基层产生裂缝直到断板后,路面结构受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沥青路面水损坏的破坏机理和产生原因的分析,总结了不同水损坏模式的病害表现形式,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7.
为达到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规定的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强制培训的目标,提升ECDIS模拟器教学培训效果,基于有关国际公约和IMO示范课程内容的要求,从培训设备、海图更新、培训计划、教员等方面,分析目前ECDIS模拟器教学在培训设备、海图更新、培训计划编排及培训教员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8.
针对卵石地层小净距隧道围岩整体性与稳定性差、施工中易坍塌、围岩相互扰动大的问题,通过FLAC 3D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卵石层小净距隧道左右洞合理净距和先后行洞掌子面安全纵向间距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当净距不大于6 m时,隧道地表沉降槽呈“V形”,沉降最大点位于中夹岩顶部;随着净距大于6 m,隧道拱顶部位地表沉降逐渐超过中夹岩顶部,地表沉降槽呈 “W形”。2)当2洞间净距不大于6 m(约1倍洞跨)时,2洞开挖后围岩压力叠加效应明显,极易发生失稳;当隧道净距大于18 m时,可按分离式隧道进行设计; 3)随着先后行洞间掌子面纵向距离的增加,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逐渐减少,当纵向间距达到30 m(4.6倍洞跨)时,这种影响基本可以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6 km长公路隧道全射流纵向排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依托羊鹿山隧道开展全射流纵向排烟现场实体火灾试验。试验在不利于排烟的下坡隧道(左洞)内进行,考虑5、10 、20 MW3个不同等级的火灾规模,并对不同工况下隧道内沿程风速、排烟时间等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火灾工况下油盘火现场试验,得出如下结论: 1)现场火灾试验期间,羊鹿山隧道左洞内自然风速为1.0~1.6 m/s,与排烟方向相反,为排烟阻力; 2)隧道内开启6组以上风机时,下坡隧道内沿程风速大于3.0 m/s; 3)根据5、10、20 MW油盘火排烟试验结果,采用全射流纵向排烟方式能将隧道内烟气全部排出洞外,且从点火开始到烟气全部排出洞外的时间约为30 min。  相似文献   
110.
为解决公路隧道景观照明建设中过于强调景观性所带来的安全性、经济性等一系列争议和问题,首先,介绍公路隧道景观照明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分析景观照明发展现状、趋势和主要问题,认为缺少科学合理的设计流程是目前部分项目出现较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然后,借鉴城市景观照明设计的思路和流程体系,将公路隧道的特殊性融入城市景观照明的设计流程和分析步骤,提出公路隧道景观照明设计体系,并在设计流程的介绍中从景观照明和交通工程等不同角度对目前公路隧道景观照明常见问题进行解构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思路和建议。最后,提出尊重现实需求,理性看待公路隧道景观照明,以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体制流程规范并引导行业良性发展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