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8篇
  免费   363篇
公路运输   1388篇
综合类   1481篇
水路运输   1162篇
铁路运输   808篇
综合运输   14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城市夏季高温问题频发,城市气候环境急需缓解和优化.主要研究新城层面的热环境规划调控策略,采用基于CTTC模型的室外热环境分析工具DUTE(Design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以郴州市东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对新城范围内150个街区在控规指导下的室外热环境进行了微气候模拟和优化设计.使...  相似文献   
972.
提出了一种基于iForest+ Biscting K-means模型的客运驾驶员驾驶风格辨识方法.该方法针对在Bisceting K-means模型中,聚类质心严重影响聚类结果问题,采用iForest模型训练聚类中心候选集作为聚类质心集的方法加以改进.通过考察某城际客运线路30位客车职业驾驶员,在直线道路行驶工况下,90余天约400万条客车行驶数据开展模型验证.试验表明:在加速度标准差和超速倾向系数作为聚类指标的情况下,客运驾驶员驾驶风格聚类为谨慎型、普通型和激进型3类,其中谨慎型11人,普通型19人,激进型0人.  相似文献   
973.
为更准确地评估施工风险,保障施工安全,根据风险定义从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发生损失两方面对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风险进行分析,以层次分析法为原理基础,将数理统计数据应用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狮山公园站深基坑施工风险总值及各风险因素风险值进行评估.经评估,该工程施工风险处于最低合理可行区域,并给出应注意的主要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后续监测结果显示,该工程在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后,主要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安全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974.
公交滞站控制是防治公交串车的常用方法.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公交滞站时间的优化,很少关注滞站点优化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的公交滞站点优化模型. 根据系统当前状态,模型首先预测当控制不同滞站点组合时该滞站点组合对公交串车率的改进;其次,以滞站点为博弈人,以滞站点组合及其对公交串车率的改进量为效用函数,构建合作博弈,分析滞站点的单独和联合控制效果,并用Shapley 值刻画滞站点的相对重要性. 通过在最有效的滞站点实施滞站控制,能够有效防治公交串车. 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滞站点的数量和位置的确定进行说明,模型能有效降低公交车头时距波动,减少公交串车率,最终减少乘客平均候车时间.  相似文献   
975.
结伴是行人运动中的普遍行为,且对行人的整体运动具有显著影响,因此仿真行人运动时,有必要考虑结伴行为. 本文以地铁内一般通道为空间背景,首先利用视频观测数据,深入分析了通道内的结伴行为特征. 然后,区分普通个体行人、结伴行人及结伴群体中的不同角色(领导者、跟随者),基于社会力模型原理,结合颗粒流理论,建立了包含驱动力、接触力、排斥力3 个子模型的行人运动模型,并构建了考虑结伴行为的行人仿真平台. 最后,以某一地铁通道作为实例,通过观测数据及对结伴行为的刻画验证了该仿真模型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并分析了不同结伴比例对行人流平均速度的影响,得出行人速度随着结伴比例增大而减小的结论. 该模型可为进一步完善地铁枢纽的行人运动仿真模型提供理论支持,为通道内行人组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76.
南宁地区富水圆砾地层中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相关研究目前较为匮乏.依托南宁地铁3号线金湖广场~琅西站区间盾构下穿既有1号线地铁隧道工程,对下穿区间段的盾构掘进参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号线下穿既有1号线施工过程中部分掘进参数控制良好,既有1号线沉降控制在5 mm内;适当提高泥水仓压力能够降低既有隧道沉降的增速,同步注浆量和同步注浆压力的不足则会引起既有隧道沉降值增大;下穿施工时,掘进速度应控制在10~15 mm/min并应适当停机调整盾构机姿态,泥水仓压力应控制在0.2~0.22 MPa,预压值Pa应适量提高0.01~0.02 MPa,调整级差不应超过0.015 MPa,同步注浆量应控制在5~5.5 m3,后进行开挖或泥岩圆砾复合地层中应适量增加0.5~1 m3,同步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25~0.4 MPa,并根据地质情况优化注浆位置以保证注浆效果.  相似文献   
977.
大跨度斜腿刚构曲线连续梁钢结构人行桥具有结构轻柔的特点,其基频一般处于人致振动敏感频率范围内,加之主梁采用钢结构材料,结构的阻尼也较低,在行人荷载作用下,桥梁有发生共振的风险.通过介绍行人荷载基本理论和德国人行桥设计指南EN03规范关于人致振动分析方法以及舒适度评价的规定,基于Midas Civil软件建立大桥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桥有3阶主梁竖弯模态需要进行人致振动加速度响应验算,主梁侧弯模态的频率由于超出了横向人致振动敏感频率范围而不需要验算;在人群荷载作用下,主梁的竖向振动最大加速度达到4.349 m/s2;当在跨中设置调谐质量阻尼器(TMD)且质量比取为0.02时,主梁人致竖向振动的最大加速度可降为0.161 m/s2,满足CL1等级的舒适度要求.最后,讨论了质量比和TMD频率偏差对减振效果的影响,为同类人行桥调谐质量减振系统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8.
以Wiedemann模型为基础,提出并建立了 一种基于生理-心理类模型的有轨电车运行仿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校正和实际验证.该模型主要针对现代有轨电车司机驾驶行为和有轨电车牵引制动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实际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模拟有轨电车的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979.
万涛  高煦明  刘杰  郭鹏  李科 《城市交通》2021,19(2):112-120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可在提取轨道交通出行链信息的基础上获得各车站的客流来源空间分布,并应用于交通规划中.首先,提出获取轨道交通出行链信息和车站客流来源分布的计算流程以及其中涉及的轨道交通基站检测、出行端点识别、轨道交通乘车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其次,使用中国移动手机信令数据得到天津市轨道交通全网车站的客流来源空间分布.基于车站客流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对车站进行分类,根据各类型车站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接驳改善策略.选取典型车站,对与其接驳的公共汽车线路进行走向与站点的优化设计.研究表明,不同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来源的空间分布形态具有差异性,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可获取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来源的空间分布形态,为实现"一站一策"的精准接驳规划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80.
确定合理的高铁车站接车进路长度对压缩到达追踪间隔时间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构建满足到达追踪间隔时间的高铁车站接车进路长度计算模型,提出了接车进路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由线路限制速度、站前坡坡度、制动力使用系数三因素(简称三因素)所确定的车载设备监控制动距离内列车运行时间。然后,通过对常见的线路限制速度、站前坡坡度、制动力使用系数取值下的车载设备监控制动距离内列车运行时间进行牵引计算仿真,并运用三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三因素的影响显著度,得到了线路限制速度、站前坡坡度对高铁车站接车进路长度影响显著的结论。最后,基于高铁车站接车进路长度计算模型,得到了一组指定到达追踪间隔下的高铁车站接车进路长度表,为高铁车站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