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1篇
  免费   121篇
公路运输   1112篇
综合类   1097篇
水路运输   1094篇
铁路运输   687篇
综合运输   10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徐华 《中国船检》2015,(2):8-12,116,117
2015翩然而至,是否能让未完的故事,达成圆满;是否会让天马行空的概念,落地生根;是否能续写精彩,找到答案?2014落下帷幕,留下诸多精彩,耐人回味;留下许多悬念,引人猜想;2015翩然而至,是否能让未完的故事,达成圆满;是否会让天马行空的概念,落地生根;是否能续写精彩,找到答案?合纵连横,情归何处?2014年的全球集装箱班轮市场,可以说进入烽烟四起的"战国争霸"阶段,各班轮巨头合纵连横,2M、G6、CKYHE、O3四强争霸  相似文献   
82.
结合国道109线倒淌河至大水桥段二级公路生态建设和修复试点工程,详细介绍了生态建设和修复的主要成功经验,并就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83.
为研究铁路矮塔斜拉桥索梁锚固区的受力形式,以成昆铁路金沙江大桥为工程背景,针对该桥采用的新型梁顶混凝土锚固构造,通过缩尺模型试验研究其在不同荷载下的应力分布和开裂特征。结果表明:在斜拉桥成桥恒载索力作用以及最不利荷载组合索力作用下,C7锚固块更容易发生破坏,将其作为试验构件开展缩尺模型试验,发现锚固块在不同张拉荷载作用下张拉至设计索力的过程中,应变增幅基本上线性增加,卸载后同样呈线性减小,说明混凝土受力处在线弹性阶段,且应力在规范要求范围内。在试验荷载加载至140%设计索力时,锚固块前端倒角位置开始出现细小裂纹且随荷载的增加不断开展。当荷载卸载至0时,之前出现的裂缝随荷载的减小逐渐闭合,宽度肉眼不可见,表明该构造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且具备足够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84.
瞬变电磁探测结论因高度依赖作业人员的工作经验而具有较高的主观性和偏差性.为了提高瞬变电磁探测结论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以在股状地下水的冲刷下极易发生涌突事故的玉磨铁路新平隧道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瞬变电磁超前探水试验的基础上,确定视电阻率区间与地下水渗漏水状态的对应关系,同时基于Voxler软件建立80 m×40 m×40 m(长×宽×高)含水体模型,提出了基于瞬变电磁技术的隧道施工渗漏水状态预测方法,实现了对隧道施工渗漏水状态的定量预测,通过实例验证,与现场开挖揭示基本相符,能满足现场安全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85.
基于IGBT模块封装的物理结构,分析了热量冲击导致芯片失效的主要原理.根据芯片热损耗的主要传递路径,建立了热量传递各环节的瞬态传热模型,并分别给出了瞬态温升计算方法.尤其对热量传递模型较复杂的走行风冷热管式散热器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试验研究,并给出了获取散热器热阻抗模型实时参数的有效解决方法;最后,对芯片瞬态结温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开发了软件工具.文章介绍的计算方法和软件工具可推广应用,为IGBT模块瞬态结温计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6.
阐述了基于云平台的城市轨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统架构和建设方式。该系统利用云计算的高效和弹性来部署建设,采用线网-车站二层管理模式,降低了线网和线路服务器等的硬件部署成本和维护成本。通过将能源管理系统内部使用的业务应用转换为基于云平台的能源管理应用软件,能源管理系统可获取云平台提供的共享数据,并将经过业务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云平台中,以服务于云平台上其他业务,实现了数据资源的逻辑统一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87.
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在整个船舶的经营建造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该项工作的完善与否决定着船舶建造过程是否顺利。国内某船厂通过在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多年建造过程中的深耕细作,在船厂及船东等外方的项目组织结构建设及相应的沟通机制上形成一套制度。在编制各类作业计划时对业务环节进行评估分解,深化计划管理和计划体系建设。通过高效的沟通机制和监控制度促进各项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有序推进;采取建造管理对策表的形式,对建造过程中的各类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管理和组织推进,有效地缩短了LNG船的生产技术准备周期,并做到不断突破,形成一套有特色且可推广的管理经验,对其他船型的生产技术准备的组织实施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8.
结合船舶驾驶员的岗位职责,依照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成果,设计了船舶通信英语口语与听力课程标准.对该课程的课程概述、培养目标、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学习资源、教师要求、学习场地与设施要求、考核方式与标准、学习情境设计进行了设计和描述,将船舶通信中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任务.  相似文献   
89.
The AUTOSAR has been developed as the worldwide standard for automotive E/E software systems, making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s of different suppliers to be employed universally. However, as the number of component-based applications in modern automotive embedded systems grows rapidly and the hardware topology becomes increasingly complex, deploying such large number of components in automotive distributed system in manual way is over-dependent on experience of engineers which in turn is time consuming. Furthermore, the resource limitation and scheduling analysis make the problems more complex for developers to find out an approximate optimal deploying approach in system integr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method to deploy the AUTOSAR components onto ECUs with the following features. First, a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designed for deploying components automatically within relatively low time complexity. Second, a fitness function is designed to balance the ECUs load. The goal of our approach is to minimize the communication cost over all the runnable entities while meeting all corresponding timing constraints and balancing all the ECUs loa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our approach is efficient and has well performance by comparing with other existing methods in specific and synthetic data set.  相似文献   
90.
岩沥青以其生产便利性及与沥青间的良好配伍性,得到了研究学者的关注。分别对不同岩沥青掺量的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开展试验研究;基于"干法"工艺,采用GTM法成型不同岩沥青掺量的基质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并开展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岩沥青掺量的增加,沥青的粘度和耐热性能逐渐增强,黏附性效果得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明显提高,水稳定性有所改善。综合考虑成本问题,推荐岩沥青在基质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中的掺量分别为3.0%和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