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58篇
公路运输   202篇
综合类   330篇
水路运输   230篇
铁路运输   107篇
综合运输   2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介绍一种基于高性能的32位单片机MPC555的发动机电子控制器(ECU)硬件系统设计,包括传感器及信号处理模块、控制单元及功率驱动模块。该电子控制器采用高性能的处理芯片、高集成度的信号处理模块和功率驱动模块,为建立可靠的控制系统、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及扩展控制功能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相似文献   
792.
路面特性对车辆振动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软路面上车辆的扭转、垂直和纵向振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振动车辆进行单因素(路面不平度、胎压、路面抗压强度和牵引负荷)分析,找出对车辆振动影响显著的因素及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振动的多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交互作用对车辆振动的影响规律。同时,对不同路面条件下振动进行研究分析。随着路面波形频率、路面抗压能力、轮胎气压和牵引负荷的增加,车辆扭转、垂直和纵向振动增加。对于垂直振动、扭振和纵向振动,其主要影响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93.
在对变速器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间隙摘档方案,希望对齿侧间隙带来的不良效应加以合理利用。文中引入现代机械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含间隙齿轮传动的接触扭矩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该模型的建立不仅为间隙摘档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丰富了含间隙机构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94.
传统的OD推算模型需要较大抽样率的子样来推求母体,针对OD调查过程中的复杂性,本文在研究了OD调查设置原则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分别推出了低抽样率(<5%)情况下的公路交通OD实用计算模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常州市公路交通OD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应用能极大地简化OD调查并能保证较高的精度,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95.
交通信息影响下的动态路径选择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考虑交通信息对出行者选择出行路径的动态影响,建立一种动态路径选择模型。将不同类型的出行者对路段(路径)运行时间的预测看作不同的随机过程,通过对出行路径上节点的到达时间取期望值,利用一阶近似表达式,研究交通信息对出行者的出行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6.
沥青技术性能对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折圣  黄晓明  袁斌 《公路》2002,(10):113-115
研究了沥青技术性能与混合料疲劳性能的相关性。首先 ,测定不同沥青的 2 5℃针入度、针入度指数 PI、含蜡量、老化前软化点、老化后软化点、PAV压力老化残留物的动态剪切试验 G* sinδ值等技术指标 ;其次 ,用这几种沥青拌制相同级配 (AC- 16 I)的沥青混合料 ,并成型试件 ,用 MTS810材料试验系统测定其疲劳寿命 ;最后 ,用灰关联的分析方法 ,分析各种沥青技术指标与混合料疲劳性能的相关性。研究表明 :沥青的含蜡量对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影响最显著 ,实际工程中应严格控制沥青的含蜡量 ;SHRP所提出的表达沥青胶结料疲劳性能的指标 G* sinδ与混合料疲劳性能的灰关联度较大  相似文献   
797.
无信号交叉口多车型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利用概率论的方法,对已有r种代表车型组成的混合车流进行分析;建立了无信号交叉口多车型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模型,与其它模型相比该模型 中适合中国公路交通条件。  相似文献   
798.
轻型汽车前部偏置碰撞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汽车前部偏置碰撞动量分析入手提出碰撞前后汽车运动状态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汽车碰撞时95%以上的能量均由汽车车体变形所吸收;碰撞后汽车的运动状态(即汽车运动的速度及角速度)与汽车碰撞位置有关,与汽车碰撞前的速度成正比。该结论通过ANSYS/LS-DYNA3D有限元模拟计算获得验证。  相似文献   
799.
车用电控柴油机控制Map的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位置式电控燃油分配泵电控单元的设计基础上 ,对发动机工作Map数据的建立和优化作了研究 ,并将该电控泵与江西五十铃 4JB1发动机进行匹配试验。利用电控的优势 ,通过改变发动机的油量Map和提前角Map从而控制油泵供油量和喷油正时 ,改善柴油机的稳态精度和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800.
为解决曲线尖轨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难题,研究并实践了直曲组合型曲线尖轨技术。新尖轨采用相离半切线型,前端直线段长度为5 439 mm,是原曲线尖轨前端直线段长度的2倍。重载车辆—道岔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设计可显著减小列车顺向出岔时作用在尖轨前端的横向力及磨耗指标,从而改变尖轨磨耗特性,延长尖轨使用寿命。尖轨磨耗和寿命观测试验表明:新尖轨最大磨耗发生在尖轨宽60~70 mm断面,使用寿命是传统曲线尖轨的3~4倍,表现出和传统曲线尖轨不同的磨耗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