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6篇
  免费   151篇
公路运输   553篇
综合类   523篇
水路运输   460篇
铁路运输   254篇
综合运输   3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01.
对高速公路的防眩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 ,列举了几种防眩设施的形式及种类 ,并指出了防眩设计时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从而通过在高速公路上设置防眩设施达到降低交通事故、提高行车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2.
通过对影响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压实度与平整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在施工中如何保证伊嘉公路五营至汤旺河段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压实度与平整度方法。  相似文献   
203.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新的羰基-双膦和羰基-叔膦的Rh,Pt和Ni金属有机配合物,并在均相溶液里和室温常压下,研究了苯的光(λ>275nm)羰基化反应,首次观察到非贵重过渡金属Ni的有机配合物可催化该反应,其催化活性与膦配体的空间效应和供电性有关,提出了苯的光羰基化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204.
城市交通空间需求与交通网络双均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交通空间需求入手,运用均衡原理建立交通空间需求与交通网络二者的耦合关系模型,提出了一套城市交通空间需求与交通网络一体化均衡配置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实现交通需求与交通网络的供需均衡以及交通网络自身的用户均衡,对于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结合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5.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了事故多发点的分析方法,建立了事故多发点判别模型,并给出了其算法,根据中国交通流的特点,开发了事故多发点数据库,使事故多发点的鉴别工作能够快速进行。  相似文献   
206.
中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正处于机动化、城镇化快速交织发展时期,城市道路与公路交通安全的发展特点不同。针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基于2007—2016年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数据,兼顾时序规律和空间规律,梳理归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而解析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的形成原因,探讨道路安全与道路设施、出行方式、出行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针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间、交叉口和非机动车道交通事故回升、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骤增、货车夜间交通事故多发、行人交通事故伤亡数居高、老年群体交通安全风险升高等特征,分别提出推进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7.
本文以无锡下甸桥工程为实例,介绍了拱桥的静动载试验,并对该桥结构的静动力特性,使用阶段性能及安全储备等问题进行了较详细阐述,期望对以后类似工程的建设与评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8.
在高客流负荷和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列车延误会导致短时段内车站滞留客流激增,为防范拥塞导致的安全风险,地铁车站会启动预案及时引导客流。从乘客感知角度出发,调查并分析列车延误条件下乘客的出行计划改变意愿、信息需求偏好,研究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列车延误情景下,乘客出行计划改变及决策所需的信息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对站内客流引导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乘客对于人工引导的依赖性最高,现有信息化引导措施与乘客的期望尚存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延误客流信息服务综合提升对策,以提升延误条件下乘客信息服务满意水平。  相似文献   
209.
针对茂县隧道穿越活动断裂带及其影响区所遇到的挤压性变形问题,通过对1号斜井及左洞前期施工变形统计分析,以及现场锚杆施工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锚杆施工工艺的改进措施,并开展长期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锚杆工艺改进前,1号斜井和左洞收敛均值分别为689.2 mm和624.8 mm,且1号斜井变形不收敛,左洞收敛时间达6个月;锚杆工艺改进后,左、右洞水平收敛均值分别为320.4 mm和141.2 mm,相比左洞工艺调整前分别下降77.4%和40.6%,且收敛时间缩短至约4个月;按"孔腔通畅+非收缩浆液+可简单验证和不可逆转灌注满浆"的思路综合性改进锚杆施工工艺可显著提升锚杆质量,发挥其在抑制隧道挤压性变形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