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203篇
综合类   154篇
水路运输   191篇
铁路运输   119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Developing a more efficient mass transit system, in highly populated cities, improves the mobility, decreases the dependency of private cars, alleviates traffic congestion, and provides a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eans of travel. Recently, the city of Beijing decided to have a target of becoming as a ‘public-transport city’ with a fascinating mass transit system within a larger plan, of building humanist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nd green public-transport systems. This work discusses the governance evolution of the mass transit system of Beijing between 1949–2008, comprised of two groups of transit systems, the road surface public-transport system (bus, tram, trolley, etc.), and the subway public-transport system. In addition, a time-series analysis is introduced in an attempt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governance evolution on the two transit systems, and of the impacts of the governance structural changes on the mass transit system. The time-series model is introduced using the annual statistics data of the period 1949–2008. The outcome of the analysis is viewed with precaution because of the incompleteness of the many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factors to affect the public-transport demand. Generally speak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overnance evolution provides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Beijing mass transit activity; however, for satisfying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he Beijing city’s travel demand and maintai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governance-involvement pattern needs to be reformed.  相似文献   
92.
停车产业化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机动化带来的停车问题,在我国推动停车事业产业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介绍了一些国家和城市的停车产业化政策,分析了目前制约停车产业化发展的因素,并以北京市“停车难”的典型区域为案例,进行了增设停车场方案的投资回收期估算。认为在必要的政策扶持下,停车场可以实现产业化发展,投资者可以获得经济回报。最后,提出了一些促进停车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3.
结合上海市徐汇区黄浦江滨水区的规划研究,提出该地区的规划功能定位及其一系列的综合开发构想。打造徐汇滨水区成为联合国“人居.环境”的典范工程。  相似文献   
94.
黄河兰州市区段河道规划与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兰州市区 4 5km河段经过建国以来五十多年的规划建设 ,已经建成了能够防御黄河百年一遇流量 6 50 0m3 /s洪水的河堤 4 5.4km ,黄河 4 0km风情线已初具规模 ,在黄河两岸沿滨河绿带建设成了开放式大型带状公园 ,逐步提高了兰州市的综合防洪能力  相似文献   
95.
一种轻型可展军用桥梁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人员迅速跨越沟渠、谷地等人工或天然障碍,研制了一种新型的轻型可展军用桥梁.该桥采用剪式铰和套筒可展机构实现轴向展开,用电机牵引主动索,展开至设计位置后锁定成工作状态.分析了预应力索和加劲桁架机构在减小桥梁变形、提高承载力方面的作用;制作缩比模型并进行了展开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索的设置使桥梁挠度从1/114减小到1/386,加劲桁架使桥梁承载力提高35.1%;该结构形式能稳定展开并投入使用,模型试验结果与展开的仿真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6.
采用仿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和交通流状态下,车辆驶出交叉口后在路段上的速度和车辆之间交互状态的变化规律.根据车队离散理论和交通冲突理论,以断面车辆速度标准差SD和交通冲突数量作为判断交通安全性的指标,通过判断车辆驶出交叉口后的运行状态,寻求车辆达到稳定状态时所需的距离,并以此距离作为道路交叉口之间的最小安全间距;最后建立了交叉口最小安全间距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97.
为了精准评估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行现状、科学辅助编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建设规划、探寻运营组织中的潜在问题,通过对全市公共交通IC卡记录以及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与挖掘,从全网、走廊、断面等方面量化分析轨道交通发展历程和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职住辨识模型,用于获取典型居住和就业区域的空间分布信息。基于此分析通勤群体的出行时间、距离、范围、方向不均衡性以及换乘等特征,并通过群体出行规律分析城市空间布局。最后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出建议:建立多样化运营模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一体化换乘,注重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利用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各行政区协同发展和鼓励就近就业等。  相似文献   
98.
断路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触头磨损现象,为提高断路器使用寿命需对断路器触头磨损进行研究分析.断路器动、静触头间产生的电弧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耦合的问题,目前对断路器触头电弧侵蚀磨损的物理机理和电弧特性了解不够全面.断路器触头在电弧烧蚀产生的局部高温处,触头材料的物理特性产生局部变化,进而造成常温区域的触头间机械磨损与高温区...  相似文献   
99.
临海高等级公路沿线土质普遍为粉土或粉土夹粉质黏土.当该土质作为底基层材料时,采用水泥石灰综合稳定较单一采用石灰稳定具有早期强度高、板体性好、表面不易松散等优势,但在足够的压实功作用下,压实度始终不能满足要求.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现场检测,对压实标准做了研究和探讨,并与石灰稳定粉土进行综合比较,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压实度不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0.
铁燃油箱在车辆不经常使用时,内壁上容易生锈。采用铝合金燃油箱时,颜色又比较亮。本文对铝合金燃油箱的涂漆和着色性能进行了分析,铝合金燃油箱经过适当涂漆或着色是可以达到和铁燃油箱相似的外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