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21篇
  免费   235篇
公路运输   4694篇
综合类   4888篇
水路运输   4640篇
铁路运输   3359篇
综合运输   8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438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405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636篇
  2013年   807篇
  2012年   1022篇
  2011年   1398篇
  2010年   1464篇
  2009年   1490篇
  2008年   1555篇
  2007年   1873篇
  2006年   1701篇
  2005年   1141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320篇
  2000年   331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从理论上分析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优越性,结合青岛地区的气候及地铁空调负荷的特点,论证了青岛地铁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2.
这些年,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朝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汽车智能制造当中,这样能够显著缩短汽车产品的周期,而且能够减少加工误差,提高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主要探索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智能制造的应用的相关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3.
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型汽车,近几年开始进入到我国汽车行业中并不断发展。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的应用优势,其次分析了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的应用类型及方式,旨在为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以此来提高新能源汽车维修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4.
智能网联汽车是当前汽车技术发展的热点,也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为了对接汽车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技工院校增设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新专业开发与建设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就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特质、技工院校智能网联汽车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构建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分类分层的构建模式,以期为职业院校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5.
李欣  宋仔仲  王德利 《船电技术》2021,41(11):50-52
为减轻船用蓄电池充电时的劳动强度,降低充电操控复杂程度,提高对蓄电池充电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本文设计了PLC控制的船用大电流蓄电池充电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系统结构及其软硬件设计.整个充电过程,基本实现了自动控制,并能有效实现充电过程中过压、过流等报警提示、故障跳闸保护等.充电过程监测界面简洁直观,操作灵活方便.  相似文献   
196.
The micro-structure on hard-brittle chip materials (HBCMs) surface can produce predominant functions and features. The micro-grinding with diamond wheel micro-tip is an efficient method to machine microstructure on HBCMs. However, different HBCMs and crystal orientation may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micro-grinding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the micro-grinding performance along different crystal orientation of HBCMs is investigated. First, a dressed 600# diamond grinding wheel is used to micro-grind micro-structure on HBCMs. Then, the experiment of micro-grinding force test is completed. Finally, the quality of microgroove, the grinding ratio and the micro-grinding force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y are related to the crystal orientation of HBCMs. It is shown that the stronger resistance to the micro-crack propagation has the best quality of microgroove and the smallest grinding ratio. Moreover, the hardest single-crystal SiC has the best machinability and the micro-grinding force is 38.9%, 10.8% and 46.8% less than the one of sapphire, single-crystal Si and quartz glass, respectively. The direction to micro-grind easily is the crystal orientation 〈10\(\overline 1 \)0〉 for single-crystal SiC and sapphire. In addition, the micro-grinding forc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icro-grinding depth and feed rate a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grinding wheel speed.  相似文献   
197.
Among several post quantum primitives proposed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lattice-based cryptography i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one, due to its underlying rich combinatorial structure, and the worst-case to average-case reductions. The first lattice-based group signature scheme with verifier-local revocation(VLR) is treated as the first quantum-resistant scheme supported member revocation, and was put forward by Langlois et al. This VLR group signature(VLR-GS) has group public key size of O(nm log N log q), and a signature size of O(tm log N log q log β). Nguyen et al. constructed a simple efficient group signature from lattice, with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bit-size of both the group public key and the signature. Based on their work, we present a VLR-GS scheme with group public key size of O(nm log q) and signature size of O(tm log q). Our group signature has notable advantages: support of membership revocation, and short in both the public key size and the signature size.  相似文献   
198.
R1线是济南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在工程建造过程中探索、应用了多项绿色技术,详细介绍结构工程中的清水混凝土技术,深基坑支护及稳定性控制技术,混凝土刚性防水技术及预制构件应用技术;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和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技术;设备系统中的可调通风型站台门和隧道嵌装型蒸发冷凝技术等改造工艺,以及"海绵"设施应用、高架车站光伏发电和中压能馈等自然资源利用技术,以期为后续济南和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9.
结合市域(郊)铁路的功能定位、技术途径选择、建设运营模式及车站综合开发,就目前新建市域(郊)铁路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满足市域(郊)铁路基本客运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富余运力兼顾货运以提高项目收入,采用混合所有制建设运营以减少建设运营成本和延长还本付息期限及车站综合开发方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0.
刘人鹏  汪涛 《铁道通信信号》2010,46(5):20-23,54
CTCS-3级列控系统是多子系统高度集成化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其各个子系统需要运转协调才能确保整体系统有序平稳地工作,而各子系统间无缝合理的连接架构无疑是各子系统实时交互通信的重要保证。着重解析信号集中监测子系统与其他各子系统的网络连接架构,从而完成对各子系统信息的集中监测,为用户提供及时迅捷的问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