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4篇
  免费   165篇
公路运输   743篇
综合类   773篇
水路运输   619篇
铁路运输   487篇
综合运输   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船舶喷射推进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船舶喷射推进与传统的螺旋桨推进相比具有诸多优点,因而在一些高速、高性能舰船、潜艇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介绍了国内外船舶喷射推进技术的研究发展情况,分析了泵压喷水推进和水冲压喷射推进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新型喷射推进技术的研究概况,通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喷射推进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新型喷射推进技术是今后舰船推进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2.
173.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a model azimuthing podded propulsor in ice-covered water. Mode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wo different depths of cut into the ice (15 and 35 mm), two different ice conditions (presawn and pack ice conditions), and four different azimuthing angles. The depth of cut is the maximum penetration depth of the propeller blade into the ice block. The 0.3-m-diameter model propeller was operated in a continuous ice milling condition. Ice loads were measured by several sensors which were installed in various positions on the model. Six one-axis pancake-style load cells on the top of the model measured the global loads and two six-component dynamometers were installed on the shaft to measure the shaft loads. One six-component dynamometer was attached to the one of the propeller blades inside the hub to measure the blade loads. The pod unit and propeller performance in ice are presented. Ice-related loads, which were obtained when the blade was inside the ice block, are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During the propeller–ice interaction, a blade can experience the path generated by the previous blade, which is called the shadowing effect. The effects of shadowing, depth of cut, azimuthing angle, and advance coefficient on propulsor performance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4.
就TW系统溜放中误报警、调车进路中信号因故关闭和减速器前路追钩或减速器上追钩误报警这些常见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电务维护人员和TW系统的售后服务人员及时对故障进行判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175.
鲁稳  古少枫  侯宜润 《隧道建设》2012,32(5):649-653
深部洞室开挖因应力重分布而使围岩出现松动区、塑性区、弹性区,基于D-P准则对深埋隧道围岩破碎化分区提出划分准则,利用ANSYS软件分析不同埋深3个区域发展状况并与规范推荐荷载高度进行对比,揭示埋深对松动区、塑性区半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p,Rc与埋深H近似呈线性关系,与芬纳公式走向基本一致;当埋深超过某一临界埋深时,松动区迅速发展而呈现指数型增长;松动区分布形态及范围随埋深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6.
洪酉路K54+535~K54+645段路基高挡墙因覆盖层较厚,挡墙下基困难。经分析场区地形、地质条件,并进行稳定性计算后,结合工期要求和工程造价,对该段挡墙基础采用一种新型基础结构型式———矩形桩基托梁进行处理,获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值得类似工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7.
侯佳洁 《水运管理》2008,30(11):12-17
为深入认识《国际货物运输统一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中独具特色的履约方制度,解读国际货物运输最新立法趋势,通过分析《草案》中履约方制度的内容及立法背景,认为履约方概念是应《草案》门到门运输适用范围而设立的,旨在统一调整所有门到门运输参与方的权责,其本身制度的构建折射出国际货物运输立法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海运履约方概念的设立仅将《草案》的责任体制强制适用于港至港区段,是《草案》迈向最终统一化的过渡性方案,从而实现门到门运输中货运主体的统一调整,是开启国际货物运输立法统一之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78.
在高度自动化车辆(Highly Automated Vehicle,HAV)中,由于不再需要驾驶人,乘客之间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这给车辆座椅的布置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为提高HAV的碰撞安全性,提出使用旋转座椅来改变人体朝向与碰撞方向相对位置的规避策略,其基本思路是在碰撞发生前通过主动改变座椅朝向来降低乘员损伤。首先,利用尸体试验数据对所建立的碰撞模型进行验证;然后,基于4种不同的座椅朝向,利用THUMSTM人体模型进行初始速度为56 km·h-1的正面碰撞模拟试验,以确定相对安全的座椅朝向位置;最后,预测座椅旋转过程本身以及旋转至某位置后发生碰撞的乘员损伤风险。在静态正面碰撞中,选择0°、90°、135°和180°四种不同的座椅朝向进行乘员损伤预测和比较,结果表明180°朝向时的乘员损伤风险最小。在此基础上,模拟了200 ms内将座椅旋转±45°和±90°,以及分别在0 ms和100 ms时间延迟后引入碰撞的试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200 ms能够将乘员旋转±45°和±90°而不引起额外的人体损伤,并且在无时间延迟时,旋转至背对碰撞方向的乘员损伤,比正面碰撞中0°、90°和135°座椅朝向的乘员损伤更低,证明了该损伤风险规避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9.
张天琦  杨程  邢精连  侯丽  张胤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75-179,M0019,M0020
基于有限元计算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DP盖帽混凝土本构模型,并结合某边坡置换洞加固工程实例,建立其边坡潜在滑块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DP模型与DP盖帽模型分析置换洞的弹塑性破坏程度,对比分析评价其加固效应。研究发现:新开发的DP盖帽模型可成功应用于软件计算中;采用DP模型计算所得安全系数约1.45,采用DP盖帽模型计算所得安全系数约1.41,说明在置换洞加固后存在部分双轴压坏和少量三轴压坏情况,且证明DP盖帽模型能够比DP模型更为精准地考虑混凝土破坏情况,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0.
对非时齐马氏链转移矩阵的分析性质进行了讨论起因于非时齐马氏链广泛应用于随机控制和奇异摄动.得到了转移矩阵的一些连续性性质,特别是对Q-矩阵函数的概率意义进行了详细讨论,得到了在一状态停留的时间服从一指数分布,从一状态跳到另一状态的概率等较完整的结果,最后还给出一个Q-矩阵函数有界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