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3篇
  免费   143篇
公路运输   534篇
综合类   736篇
水路运输   411篇
铁路运输   324篇
综合运输   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91.
��ͨ���뾭�������Թ�ϵ��ϵͳ����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公路交通量预测是一项复杂的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交通量是社会系统中交通条件、经济及社会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掌握上述要素对交通量的影响或作用强度及其规律对于科学准确地分析预测交通量,进行交通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大量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量,特别是国、省道干线交通量与经济量相关性变得越来越密切,并且在时空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192.
为了保障青藏铁路一流的高原铁路安全运营,提出了建设青藏铁路综合监控中心系统。本文从系统的建设目标、体系结构、系统功能、软件架构、空间数据库和物理结构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并通过现场实际应用效果和应用界面体现了本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3.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设计与优化的目的就是对系统功能的合理配置、业务流程的优化布局以及系统资源的优化匹配,从而达到系统的整体协调和全局优化。为铁路业务信息系统的整合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目前关于RITs系统设计与优化还没有比较成熟、实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本文结合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实际需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对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理论进行了研究.通过实例证明提供系统化的设计和优化理论和方法不仅能使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在总体性能上达到最优,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开发的难度和运行成本,提高了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94.
开放的RITS体系框架是建设RITS标准体系的前提,而适宜的RITS标准体系则是构建开放的RITS体系框架并确保其大规模无缝集成的基础.在2000年开展的RITS体系框架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中国铁道科学院于2003年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启动了有关RITS标准体系的研究.本文介绍了RITS标准体系的研究背景,在对国内外RITS相关标准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中国RITS标准体系的总体架构及其中涵盖的标准的种类和标准要素群内容.  相似文献   
195.
铁路隧道建设不可避免会遇到断层、破碎带、泥化夹层、节理和裂隙等软弱结构面.软弱结构面的蠕变力学特性直接关系到隧道工程的长期稳定性.采集无扰动的天然软弱结构面立方体试样,开展不同正应力条件下的室内蠕变力学试验,以探究天然软弱结构面岩体的剪切蠕变特性,并讨论软弱结构面的长期强度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剪切蠕变过程分为瞬时阶段,瞬态蠕变阶段,稳态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瞬时变形和蠕变变形受正应力和剪切应力的影响;稳态蠕变速率与剪应力的关系可采用指数函数或幂函数表示.软弱结构面长期强度与稳定应变率有关的确定方法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与人工预制水泥砂浆材料的结构面岩体相比,天然软弱结构面的剪切蠕变机理更复杂,在低正应力作用下,填充的土石混合物会显著影响剪切蠕变变形.  相似文献   
196.
对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使用的两种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RTSⅠ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具有明显的黏弹特性、较低的弹性模量和较大的折压比,其可以通过弹性变形来实现应力缓冲;CRTSⅡ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以及较低的折压比,因其沥青含量较低,黏弹特性不明显,应力缓冲性能相对较差,结构完整性保持能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7.
高速列车群运营安全保障仿真模拟试验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主动安全”设计理念,采用Flex与ArcGIS技术,构建可视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高速列车群运营安全保障仿真模拟试验平台.平台通过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为高速列车群运营全过程安全行为演化建模、风险评估和预警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对高速列车群事故推演和安全态势分析.平台采用分层逻辑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物理层、获取层、数据层、应用层和表示层.平台通过电力线通信、以太网和控制器局域网等从其他系统获取数据,再对数据进行融合与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安全评估与仿真和安全预警等功能.研发的平台在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成功部署和模拟仿真运行,通过对大量的行车安全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共享以及仿真试验证明,平台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便于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198.
分析研制列尾安全保护装置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介绍列尾安全保护装置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指出采用这种系统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199.
对VelaroE动车组内装结构的防寒材、侧墙板及侧顶板、玻璃间壁、地板、端部间壁柜及平顶板等材料特性及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VelaroE动车组独特的内装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200.
降雨入渗对滑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以鹰厦铁路K290处滑坡为例,运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法模拟在降雨及地下水位变化条件下,饱和-非饱和土坡暂态渗流场的变化情况,探讨在降雨入渗条件下坡体孔隙水压力及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分析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等参数对滑坡稳定性及安全系数的影响.从微观和基质吸力的角度评价滑坡防治效果,为维护线路的安全运营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降雨入渗及地下水位变化使得坡体内孔隙水压力发生急剧变化,并且各区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降雨初期,孔隙水压力变化最明显;滑带土各区域基质吸力因降雨及水位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降雨后期滑带土基质吸力基本丧失,对坡体的稳定和安全不利;水位变化、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对坡体的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受降雨强度和水位变化的综合影响最显著,在强降雨和地下水位升降时,坡体稳定系数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