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23篇 |
免费 | 39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290篇 |
综合类 | 1585篇 |
水路运输 | 1262篇 |
铁路运输 | 994篇 |
综合运输 | 1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178篇 |
2021年 | 261篇 |
2020年 | 192篇 |
2019年 | 112篇 |
2018年 | 136篇 |
2017年 | 109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201篇 |
2014年 | 270篇 |
2013年 | 309篇 |
2012年 | 343篇 |
2011年 | 416篇 |
2010年 | 384篇 |
2009年 | 362篇 |
2008年 | 355篇 |
2007年 | 408篇 |
2006年 | 348篇 |
2005年 | 302篇 |
2004年 | 134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83篇 |
2000年 | 93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93.
现行规范要求非机动车道的最大纵坡不超过3.5%,但要在山地城市、跨江桥梁两岸慢行系统衔接等场景下满足该要求存在工程占地大、造价高、可实施性差等问题,考虑到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出行方式中占比越来越高的实际情况,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规定的国标电动自行车为研究对象对骑行过程进行受力分析,提出了可满足电动自行车骑行要求的非机动车道最大纵坡参考值,可供电动车骑行占比高的类似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94.
为了分析梁轴线为竖向曲线的多室箱梁在桥墩处的剪力滞效应,基于比拟杆理论,通过用支座反力等效代替桥墩约束,求得了顶板沿桥轴线的轴力、剪力方程,算出了各加劲肋、腹板处加劲杆的换算面积,然后根据剪切变形协调方程,建立了考虑加劲肋影响的剪力滞微分方程组。将所建方程组的计算结果与采用ANSYS APDL软件建立的板壳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采用所建方程可避免求解2阶微分方程组的困难,易于使用,且能反映局部竖弯梁段的剪力滞效应变化情况,但计算精度随着叠加并积分的剪力流增加而降低;对于靠近计算起始端截面的加劲杆而言,比拟杆法计算应力与模型计算应力差值在10%左右;竖弯梁顶板最大应力处的剪力滞系数为1.4,大于直梁在该处的剪力滞系数1.2,直梁在该处的轴向应力与竖弯梁相比减小了5.9 MPa,可以认为存在竖弯的箱型梁对剪力滞的影响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95.
随着客户运输需求的多样化升级,采用铁路混装货物装运模式在提升铁路运输效率、吸引多样货源等方面相较于单一品名装运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同时混装货物装运面临的安全压力相较于单一品名装运出现骤增。为保障铁路混装货物装运安全,在阐述混装货物装运特点及安全控制要点的基础上,从人防物防技防3方面构建混装货物装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铁路混装货物装运安全进行评价,通过实例验证该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及有效性,为铁路混装货物装运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
97.
对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进行疲劳评估,首先要通过子模型技术解决复杂应力场中裂纹应力强度因子(SIF)的计算问题。针对子模型技术实现过程繁杂且效率较低的问题,分别提出逐周分层法,转换矩阵法及映射划分法并基于VBA及APDL语言编写插件MPCarrangerV1.0,FEMcoortransferV1.0及CrackmapperV1.0,解决从Patran整体有限元模型到Ansys子模型时壳体单元间MPC创建低效、不同坐标系间节点位置转换困难及裂纹自由划分的局限性问题。基于DNV及ABS相关规范,以某B型LNG燃料舱的疲劳热点为例,对改进的子模型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经改进的子模型技术可成功施加合理边界条件并实现SIF的求解,可为子模型技术快速实现复杂载荷下裂纹SIF的准确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VDR图像压缩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单介绍了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的基本功能、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图像压缩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先分别介绍了离散余弦变换(DCT)和嵌入式零树小波编码(EZW)的优缺点,针对VDR图像压缩的具体情况,提出采用DCT和EZW相结合的方法,可发挥它们的优势,克服缺点,达到更好的压缩效果. 相似文献
99.
以某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综合考虑风浪流包括地震等环境载荷和桩土效应的影响,对风暴自存状态下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响应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传统的铰支模型和基于Winkler地基梁的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并叠加地震波的作用,结果表明,传统的铰支模型计算结果偏于保守,考虑了桩土效应后,平台的最大侧向位移有所降低。同时,地震对平台的响应分析结果影响较大,叠加地震波后平台的水平向位移最大值增大幅度在60%以上,且不同的桩基模型考虑地震后增大的幅度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