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56篇
公路运输   167篇
综合类   200篇
水路运输   164篇
铁路运输   106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91.
针对闸机系统的现状以及选取的硬件基础,基于全局全过程的设想,以状态转换为联系,构建"传感器状态"、"独立状态"、"组合状态"的三级闸机通行逻辑算法模型。通过分区进行模式抽象,继而采用模式匹配的方式初步判断模式状态,凭借"容错函数"冗余行为的动态性,再次判断目标对象种类并进行目标的识别,实现闸机通道内运行的逻辑判断。选取较为常见的正常成年人的通行特征,进行算法的程序验证,初步论证本算法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92.
吴忠仕  贺祖浩  刘文  许超  孔茜 《隧道建设》2020,40(Z1):321-326
为更好地控制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始发阶段的施工风险,依托“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孟加拉卡纳普里河水下隧道,采用开挖直径12.16 m超大型气垫式泥水加压平衡盾构密闭始发钢套筒进行始发。为解决当地吊装资源和远洋航运的限制,钢套筒采用分片设计。盾构在套筒内破除洞门围护结构前,须严格控制盾构掘进转矩,避免盾体及钢套筒整体扭转。对钢套筒始发整体扭转进行分析,并运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分析始发施工中的盾构钢套筒抗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钢套筒可以满足始发前后所需的抵抗转矩,最大应力为16.6 MPa,最大位移为0.52 mm,最大水平位移为0.02 mm,最大竖向位移为0.51 mm,满足盾构始发钢套筒的受力和变形验算条件。基于仿真计算结果,制定对应的超大直径盾构始发钢套筒的抗扭措施。  相似文献   
593.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是"无人驾驶"车辆运行安全测试的基础设施.构建测试场景、分析测试场设计要素和技术指标是测试场设计的核心.基于"车-路-环境"的测试场景分类,给出典型测试场景模型构建方法和建设需求,可用于支撑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594.
综合介绍了桐庐富春江大桥的结构设计特点与施工要点,重点介绍大跨度连续梁桥设计与施工中的关键问题,为其他同类型大桥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95.
针对安全状态机缺乏时间描述能力的缺点,利用反应式系统的同步设计方法,提出了时间安全状态机TSSM (timed safe state machine)建模方法,定义了弱变迁和同步变迁语法,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ZC (zone controller)系统模型.首先,分析了ZC系统的运行环境、工作原理和功能需求,根据ZC反应式系统的特点,利用TSSM在SCADE (safety critic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中建立了ZC系统列车管理、ZC控制、MA计算和队列管理子模型;其次,通过ZC系统的TSSM网络模型,分析了子模型间的交互信息;最后,采用Lustre语言对ZC系统的安全特性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并利用Design Verifier模型检测工具,结合数据流验证了ZC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要.研究结果表明,ZC系统TSSM模型的安全性和受限活性均为有效,ZC系统完全满足预期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596.
根据行人运动的实际特点,提出了一种概率型元胞自动机疏散模型,对某教学楼层楼道疏散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了楼道宽度对疏散过程的影响,多次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再现行人疏散过程;楼道宽度对疏散过程有较大的影响,但随着楼道宽度的增大,对疏散时间的影响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597.
在高密度交通流状态下,车辆行驶的自由度下降,相互影响逐渐增大,主要以跟驰行驶和换车道行驶为主。事故统计表明,高密度交通流状态是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行车动力学原理和车辆运行特征,分别构建了跟驰行驶和换车道行驶的安全约束条件。根据不同交通状态下车辆安全制动的加速度,初步建立非线性的行车风险评价模型。借助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某山区高速公路路段进行模拟实例分析,能有效地反映高密度交通流状态下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98.
为了获取市区路网的交通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出租车跟踪的市区路网交通状态估计方法。该方法采用GPS定位设备获取出租车的行驶数据,然后结合数字地图数据对其中的位置数据进行修正,并采用A^*启发式搜索算法对出租车进行跟踪,最终通过计算出租车跟踪路径在所覆盖路段上的置信参数来实现对市区路网交通状态的估计。基于上海市的出租车GPS调度数据和市区路网数字地图数据的应用实例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599.
车辆的行驶行为可分为自由行驶、跟车行驶和换车道行驶等三种不同行为。换车道行驶过程中,车辆容易发生侧刮、对向相撞、追尾等交通事故。根据车辆运动规律,提出了换车道过程中三个避免碰撞约束条件,选择运行速度和加速度为安全评价指标,通过二阶加法评价方法计算危险系数,确定了不同换车道危险系数的安全等级,并以某山区高速公路为例,阐述了换车道安全评价的分析与应用。  相似文献   
600.
城镇密集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争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令斌 《城市交通》2009,7(5):I0001-I0001
进入新世纪以来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城镇密集地区的发展将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核心,估计未来我国将有60%~70%的城镇人口生活在城镇密集地区。“城际轨道交通”以其便捷、快速、大运量的显著客运交通优势,理应融入城镇密集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成为大尺度城镇空间重要的交通设施和客运交通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