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160篇 |
免费 | 245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7974篇 |
综合类 | 9017篇 |
水路运输 | 6620篇 |
铁路运输 | 5127篇 |
综合运输 | 8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3篇 |
2023年 | 362篇 |
2022年 | 1145篇 |
2021年 | 1506篇 |
2020年 | 1066篇 |
2019年 | 644篇 |
2018年 | 565篇 |
2017年 | 639篇 |
2016年 | 608篇 |
2015年 | 1176篇 |
2014年 | 1472篇 |
2013年 | 1800篇 |
2012年 | 2142篇 |
2011年 | 2158篇 |
2010年 | 2257篇 |
2009年 | 2053篇 |
2008年 | 1953篇 |
2007年 | 2111篇 |
2006年 | 1765篇 |
2005年 | 1598篇 |
2004年 | 672篇 |
2003年 | 352篇 |
2002年 | 247篇 |
2001年 | 364篇 |
2000年 | 308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以Triton X-100/环己烷/正己醇/水为微乳体系,成功地制备出了CuO颗粒,并以TG-DTA、XRD,FTIR和TEM对所制备的CuO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适宜烧结温度为500℃,颗粒尺寸高度取决于水相和表面活性剂的比值R,随着R的增加,颗粒尺寸增加. 相似文献
842.
为了提高二灰碎石力学强度, 假设二灰碎石为一种三级空间网状结构的分散系, 即微分散系二灰胶浆、细分散系二灰砂浆与粗分散系二灰碎石。基于抗压强度最优原则, 采用垂直振动试验方法(VVTM)确定二灰胶浆与二灰砂浆质量比, 基于密度最大原则, 采用逐级填充法确定粗集料级配, 基于抗压强度最优原则, 确定二灰碎石中二灰砂浆用量。提出了基于胶浆原理的二灰碎石组成设计方法, 并通过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对设计方法进行性能验证。验证结果表明: 当石灰与粉煤灰质量比为2:5时, 二灰胶浆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最佳; 当细集料质量通过率的递减系数为0.65, 二灰与细集料质量比为3:2时, 二灰砂浆力学强度最大; 当粒径范围分别为19~37.5、9.5~19、4.75~9.5 mm的集料质量比为17:11:6时, 混合粗集料密度最大; 与传统方法设计的二灰碎石试件力学强度相比, 基于胶浆原理设计的试件早期(7 d)力学强度提高10%以上, 后期(180 d)力学强度提高20%以上; 不同龄期的VVTM试件与现场芯样抗压强度之比平均为0.909, 劈裂强度之比平均为0.904, 而静压成型试件与现场芯样抗压强度之比为0.457, 劈裂强度之比为0.531, 说明VVTM比静压法设计二灰碎石更科学。 相似文献
843.
为研究大功率空冷自增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温度控制对电堆输出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模糊控制、PID控制、模糊-PID切换控制、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对电堆进行试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控制方法在负载变化时的动态响应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模糊控制对电堆输出性能影响较大,在大电流输出时会造成明显的浓差极化;模糊控制、PID控制、模糊-PID切换控制在负载变化时动态响应存在较大的超调量,调节时间长;模糊自适应PID控制超调量小,调节时间短.与PID温度控制相比,自适应模糊PID温度控制超调量降低了75%,调节时间加快了20%.综合考虑调节时间、超调量、稳态误差、电堆输出性能等因素,自适应模糊PID温度控制有利于提高大功率空冷自增湿PEMFC输出特性. 相似文献
844.
为了解决柔性钢棚洞结构研究和设计依据缺乏的问题,针对我国交通建设中落石灾害的广布偶发与集中群发的特点,比较了不同落石灾害防治措施在工程应用中的优缺点,分析了刚性和柔性棚洞结构的特点及在设计理论、动力性能及稳定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宽度、延伸长度和防护能级的条件下,柔性钢棚洞在结构受力、施工、环保和经济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特别适用于隧道、公路进出口对落石的防护,尤其是快速抢修抢建工程. 相似文献
845.
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Proteus仿真软件在电气信息类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通过Proteus软件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以及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举例表明,该教学改革方案不仅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46.
考虑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的城轨客流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城轨站间客流分布模型较少考虑起讫点土地利用对客流分布的影响,当 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发生改变时适用性变差,无法保持较好的预测精度,因此有必要构建 考虑站点土地利用及其站点间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的客流分布预测模型.首先,基于站点 聚类分析土地利用性质与客流分布之间的关联性,构造性质匹配度指标;其次,综合考虑 站点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终点站吸引量、运行时间等因素建立效用函数,结合客流数 据进行参数估计,构建基于目的地选择的轨道交通客流分布模型;最后,利用广州市轨道 交通客流量数据对其进行精度分析.结果显示,在站点土地利用性质未发生改变与改变情 景下全网站间客流分布量的平均绝对误差仅为29.30 和29.52 人,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 测精度. 相似文献
847.
基于驾驶人的视觉惰性、视觉警示频率和感觉特性, 分析了突起路标的视觉警示作用, 确定了突起路标的闪现频率, 计算与修正了突起路标的初始间隔。应用ADAMS/Car仿真软件模块, 建立了道路、车辆和突起路标模型, 将车型设置为大型车和小型车, 大型车的车速设置为60、80、100km·h-1, 小型车的车速设置为80、100、120km·h-1, 大型车和小型车的方向盘转角均设置为1°、3°、5°。分别对提出的12m间隔与现行规范推荐的15m间隔各进行243次仿真, 分析振动警示效果。仿真结果表明: 在12m间隔下, 平均碾压率为93.1%, 小型车和大型车对应的平均警示率分别为41.7%和5.6%;在15m间隔下, 平均碾压率为93.7%, 小型车和大型车对应的平均警示率分别为33.3%和28.9%;12、15m间隔对小型车都具有较好的振动警示效果, 15m间隔对大型车的振动警示效果更好。当高速公路夜间交通流较大或需要加大交通设施的夜间安全效果时, 可选12m间隔提供良好的视觉连续性和视觉警示效果; 考虑施工维护的方便性和经济性或者大型车比例较大时, 可选择15m间隔。 相似文献
848.
Soft sens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hemical industry to build an online monitor of the variables which are unmeasurable online or measurable online but with a high cost. One inherent difficulty is insufficiency of the training samples because the labeled data are limited. Besides, the traditional soft-sensing structure has no online correction mechanism. The forecasting result may be incorrect if the working condition is changed. In this work, a semi-supervised learning(SSL) method is proposed to build the soft-sensing model by use of the unlabeled data. Meanwhile, an online correc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 to establish a soft-sensing approach. The mechanism estimates the input variables at each step by a prediction model and calibrates the output variables by a compensation mode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better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generalization ability than other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849.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目标、推动高校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研究与探索,提出建设"责任—智慧—导航—快乐"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教师担负发自内心的责任、能够智慧教育、担当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的导师、快乐地实现人生价值。基于这样的建设目标,打造适应新形势下实现"培养交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领航者"育人目标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50.
利用岗位群的概念,对高职电气自动化相关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岗位技能需求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此为依据组织和实施本专业的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技能竞赛的方式引导竞赛参与者把岗位群中的核心技能作为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以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