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103篇
公路运输   355篇
综合类   310篇
水路运输   201篇
铁路运输   172篇
综合运输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叠合梁断面通常为气动外形较钝的半开放截面,为漩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容易发生涡激振动现象。过大振幅的涡激振动会影响行车舒适性,严重时将引起结构疲劳破坏,危及桥梁结构安全。如何有效解决涡激振动问题成为叠合梁桥抗风设计的关键。为了抑制该类主梁断面的涡激振动,以宜宾盐坪坝长江大桥为背景,通过1:60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风嘴、中央稳定板、封闭栏杆、裙板、内侧隔流板、箱梁下导流板等常见措施对双箱叠合梁断面涡激振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封闭斜拉索防护栏杆、内侧隔流板、梁底稳定板等措施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主梁的涡振振幅,但仍无法满足桥梁的抗风设计要求;竖直裙板可以使-3°和0°攻角下主梁的涡激振动消失,但对3°攻角的减振效果有限;在叠合梁中应用广泛的传统整体式风嘴无法降低宽幅双箱叠合梁的涡振振幅;采用安装在箱梁侧下方的三角形风嘴可以减弱箱梁边缘的流动分离,优化梁体的气动外形,从而使断面在各个风攻角下的涡振振幅大幅降低。将三角形风嘴与封闭斜拉索防护栏杆的方案组合后,可进一步降低主梁的涡振振幅,满足抗风设计的要求。所提出的叠合梁涡振抑振措施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可为同类桥梁的抗风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2.
吴雪琴  黄琨  廖斌 《公路》2021,66(12):246-251
为保障驾驶员对交通辅助标志的有效视认,运用实验方法,研究辅助标志字高设计.建模分析驾驶员对交通标志信息的视认过程,构建基于车速和字数的交通辅助标志字高模型;设计实验分析交通辅助标志汉字阅读阈限;根据阅读阈限,分别确定门架式和悬臂式两种交通辅助标志在不同速度和字数条件的最小字高要求,并与《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1)当辅助标志字数超过7个,不同字数句子的阅读阈限存在显著差异,阅读阈限的增速随字数的增加逐渐提高;(2)交通辅助标志的字高随车速和汉字字数的增加而增加;(3)国标(GB-5768)的字高设定对15字以内的辅助标志适用,对120 km/h道路中16字以上的长标志不满足阅读阈限要求.  相似文献   
43.
采用回退法、迭算法优化牵引计算周期制动工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列车运行在长大下坡道上,通常采用空气制动的周期制动调整速度。为了满足两次空气制动间充风时间和列车空走时间的要求,常常会造成列车的出坡速度与下一坡段的限制速度速差不合理。针对长大下坡道上空气制动工况优化问题,采用工况初选策略自动计算到换坡点,然后进行进出坡检验。若列车的出坡速度不合理则采用不同的策略回退到回退基点,舍掉回退基点后的结果,将其前的结果作为计算的当前解,以此产生一个更优的新解,不断重复该过程直到出坡速度合理时停止迭代。最后得到的工况组合是优化的。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建构筑物的严密沉降监测与数据处理,获得建构筑物的实际沉降量。同时,利用地质勘察理论分析计算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地质沉降量,两者比较,显示工程地质沉降量与沉降观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利用沉降观测获取建构筑物的形变量是客观有效的。  相似文献   
45.
马捷  贺续文  廖彪 《路基工程》2010,(5):123-125
利用简布法计算土坡最小安全系数,运用随机投点法搜索土坡临界圆弧滑动面,并用C语言编制程序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显示,编制程序计算所得的安全系数与现有程序的计算结果很接近,证实了编制程序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46.
针对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应用中存在的非线性问题,提出了应用正交基(0BF)神经网络进行非线性补偿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OBF神经网络非线性补偿算法具有补偿精度高、计算量小的优点,因而是一种有效的非线性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47.
电子调速器仿真训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调速器是一种集微电子、计算机、控制理论于一体的高智能设备,要求使用者熟练地掌握对它的操作和维护.为此,研究开发了电子调速器仿真训练系统,该系统以目前在远洋船舶上大量采用的NABCO公司的MG-800电子调速器作为仿真对象,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全面仿真,同时该系统还可实现网络化教学,完全能够满足轮机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电子调速器的操作和维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废旧电池粉末改性沥青的可行性,分别将不同掺量的废旧电池粉末加入70#沥青中,以制备废旧电池粉末改性沥青,并对比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进行性能评价。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研究废旧电池粉末改性沥青的化学组成与微观结构,分析废旧电池粉末改性机理;采用三大指标、布氏黏度试验对废旧电池粉末改性沥青的常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多重应力蠕变(MSCR)试验评价废旧电池粉末改性沥青的流变特性;利用车辙试验(70℃)与短期老化前后的浸水马歇尔试验分析废旧电池粉末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及老化前后的水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废旧电池粉末以C为主要成分,并含有极少量金属氧化物,其颗粒表面有较多的褶皱与凹槽;废旧电池粉末改性沥青表面存在"蜂巢"结构,且随着掺量增加,其粗糙度呈上升趋势,沥青针入度逐渐降低,软化点提升,延度略微降低,黏度逐渐增加;相同温度下,随着掺量增加,废旧电池粉末改性沥青的动态剪切模量G*明显提高且始终高于70#沥青,但略低于SBS改性沥青;废旧电池粉末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与残留稳定度逐渐增大;废旧电池粉末改性沥青的方式属于物理共混,该成分可使沥青的高温性能得到改善,改善程度未及SBS改性沥青,但相差幅度不大;废旧电池粉末改性沥青表面粗糙程度较大,意味着其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增强沥青与集料间的黏附能力,从而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与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49.
FPSO上部模块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FPSO上部模块结构设计,探讨上部模块总体布置、作业海况条件、模块支点和模块安装方案对模块结构设计的影响,并对渤海与南海海域FPSO模块结构设计及各种安装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模块结构设计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针对目前潜艇耐压液舱结构应力解析公式精度不高的情况,根据其受力特点建立了同心圆和准同心圆式耐压液舱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力学模型,编程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自编有限元程序可靠性很高,可单独作为一个模块取代传统的近似解析法进行应力分析及后续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