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篇
  免费   103篇
公路运输   358篇
综合类   316篇
水路运输   217篇
铁路运输   172篇
综合运输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为了防止公交车辆在线路重叠运行区间产生公交串车,在站点附近形成交通瓶颈,提出一种采用车速诱导策略来调整公交运行状态的动态调度模型。采用车路协同环境下的公交运营调度方式,结合各线路独自运行时的乘客需求和车辆车头时距规律,在避免重叠区站点公交串车的前提下,实现了各线路车辆最大程度地维持各自独立运行时车头时距的优化目标。提出的车路协同环境下的车速诱导调度策略,在引导各线路公交车辆间隔均匀地进入重叠区间后,根据乘客实时交通需求和道路交通状况,实现对车辆的实时调控。开发了一种启发式算法对车辆进入重叠区间的时刻进行求解,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仿真过程求解了重叠区站点之间车辆的最佳运行速度,实现了重叠区间车辆动态调度过程。以哈尔滨市运行区间重叠的3条公交线路为实际案例进行仿真分析,对3条线路共计47辆公交车在重叠区12个站点之间的运行状况进行了优化调度。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启发式算法进行调度后,车辆可以完全均匀地进入重叠区。通过对比采用动态调度优化前后的车辆运行状态发现,车辆串车现象由优化前的单站最多发生6次下降为0次,最大程度地实现了避免公交串车的目标。此外,车速诱导策略不仅避免了不同线路车辆在重叠区站点的串车现象,而且可以调整各线路上相邻两车之间的车头时距偏差,线路1的车头时距最大偏差从55%下降到了30%,线路2的车头时距最大偏差从25%下降到了13%,线路3的车头时距最大偏差从23%下降到了18%。  相似文献   
993.
为实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25年旅客流量7 200万人次的设计目标,北京市域内将建成包括轨道交通、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相关配套工程在内的"五纵两横"交通网络.为解决纵向通道内多线共走廊设计难题,首先对上海、宁波共线位案例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公轨共线段特点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共走廊段内公路与城市轨道共线位断面选择、竖向控制及交通组织等重难点进行分析研究,从设计指标、交通功能、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合项目从平面线位、纵断面、横断面等5个方面总结了公路与城市轨道共线位设计经验,可为今后推动多线路协同设计、优化设计、集约设计理念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4.
为了高效生成具有低失真度的车载全景,以保证基于此影像信息的辅助驾驶系统的实时性,提出针对运算效率进行优化的车载全景生成方法。首先,利用多扫描线趋近、圆拟合的方法实现鱼眼成像有效区域的准确自动提取,并对参数进行优化以提升算法鲁棒性。基于鱼眼成像有效区域轮廓,计算得到有效区域半径以及圆心。以圆心为原点,半径为单位长度重构笛卡尔坐标系。再基于此坐标系,将鱼眼成像通过经纬映射投射至3D空间球面并在球心建立虚拟相机,利用梯度下降获取视锥体最优旋转角后进行视角重构并成像,直接获取该方向鸟瞰图,实现通过一步变换完成鱼眼校正与逆透视变换,达到提升车载全景影像生成速率与减少图像失真的效果。最后,对图像位置进行配准,使虚拟相机直接成像在指定位置,并对4幅图像进行融合,从而降低由于拼接缝带来的图像信息损失,保证生成的车载全景影像最大程度保留道路信息。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在同等硬件平台下,基于标定参数计算生成车载全景影像速率提升接近1倍,从视觉上图像失真程度明显降低;该算法可以提升车载全景生成速率,减少计算资源占用,降低图像失真,从而提升基于车载全景影像的辅助驾驶系统的实时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盾构机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卡盘与结泥现象,设计了具有双刀盘的多级环形刀盘结构,改变了一般盾构机刀盘一体化结构,其中外环刀盘为平顶形,内环刀盘为外锥形。通过对比在锥形刀盘上安装的盘形滚刀和在平顶形刀盘上安装的盘形滚刀与岩石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计算内环刀盘合适的外径范围和锥角区间,为今后多级环形刀盘盾构机的研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颤振是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对颤振进行主动控制影响桥梁的气动形态从而改变作用于结构上的气动力,达到抑制颤振的目的,对于大跨度桥梁的颤振控制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桥梁的颤振主动控制涉及到气动力的获取和控制率的优化问题,迄今未能完全解决。结合桥梁主动控制前期研究并借鉴航空领域中的颤振主动控制原理,研究了基于主动翼板的桥梁颤振控制问题;基于机翼-副翼理论和颤振导数形式给出了流线箱梁-主动翼板的自激气动力表达式,同时考虑主梁钝体特性和其与主动翼板气动干扰效应;由流线箱梁-主动翼板的气动力表达式和试验控制的诉求,采用次最优控制理论,构造基于少数状态变量的桥梁颤振系统反馈控制方程。根据流线箱梁-主动翼板气动力表达式和次最优控制理论,针对平板-翼板和流线箱梁-翼板系统,首先由数值风洞获取系统的气动力,并采用自编程序解算次最优颤振控制律;最后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流固耦合数值仿真对控制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平板-翼板系统,基于流线箱梁-主动翼板气动力表达式而获取的颤振导数与理论解吻合,验证了该气动力表达式的准确性,可用于后续控制分析;结合系统的气动力,次最优控制率在超越无控制结构的临界风速下,能够快速抑振。据此,主梁-翼板系统的次最优控制可面向实际抑制桥梁颤振,并提高颤振临界风速。  相似文献   
997.
广州机场高速公路交通拥堵现象日渐加剧,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与经济发展。介绍了广州机场高速公路在节假日及平常日的交通现状,并对产生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从近期及中、远期等角度提出了改善交通拥堵的对策及建议,以期综合全面地解决广州机场高速公路的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998.
王唯一  吴勇生  廖辉红 《公路工程》2020,(2):191-194,223
钢结构桥梁的传统预拼接工作存在数据获取效率低、实地操作困难和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长益高速公路扩容工程为例,结合地面固定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详细阐述了基于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多跨π型钢混组合结构桥梁的虚拟预拼和检测方法。主要步骤为扫描设计、点云获取、数据处理及建模、虚拟预拼及误差检测。  相似文献   
999.
张波  廖朝华  吴万平 《公路工程》2008,33(2):1-4,15
随着近年来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的不断修建,长大纵坡及高温稳定性问题越来越引起路面工程师的广泛重视。此外,抗滑耐磨、抗低温裂缝、抗水损坏及特殊桥隧铺装等路面设计的综合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借助于沪蓉西高速公路的项目平台,对特殊地形气候条件下路面设计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盾构下穿对地铁双圆隧道变形的影响,以上海地铁14号线盾构下穿地铁6号线双圆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双圆隧道在前后2次盾构下穿过程中的变形进行实测分析。结果发现: 1)盾构穿越导致双圆隧道发生竖向隆起变形和双线差异变形产生的断面扭转变形,断面扭转变形引起的轨道变形难于控制; 2)双圆隧道竖向变形为隆起变形,其变形分布形态随切口位置变化而变化,穿越后交叉点附近呈现特有的“驼峰状”隆起分布; 3)2次穿越扰动与叠加效应显著,表现为隧道隆起变形时间延长,累计量增大,2次穿越引起的最大变形位置发生改变; 4)双圆隧道的扭转变形随切口位置呈波浪形动态变化,出现多个拐弯点,对其环缝受力与变形十分不利,第2次穿越时的扭转变形较第1次穿越有所减小; 5)双圆隧道断面最不利扭转出现时刻不同于隧道最大变形出现时刻,且扭转最不利位置与最大隆沉发生位置产生了错位; 6)盾尾注浆对双圆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明显,但将导致双圆隧道的扭转变形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