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4篇 |
免费 | 25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32篇 |
综合类 | 857篇 |
水路运输 | 894篇 |
铁路运输 | 440篇 |
综合运输 | 1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115篇 |
2021年 | 160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120篇 |
2014年 | 132篇 |
2013年 | 220篇 |
2012年 | 255篇 |
2011年 | 260篇 |
2010年 | 222篇 |
2009年 | 210篇 |
2008年 | 228篇 |
2007年 | 248篇 |
2006年 | 180篇 |
2005年 | 169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10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解决在盾构隧道工程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标准缺失和建筑信息模型(BIM)分析功能薄弱的问题,在分析GIS的数据管理和BIM的数据标准基础上,建立集成GIS/BIM的盾构隧道全寿命期管理系统。首先,概括总结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 其次,基于IFC标准扩展统一的盾构隧道信息模型,涵盖盾构隧道地质、结构、线路、施工、监测和病害等数据; 然后,介绍系统信息的关联,包括隧道编码、GIS和BIM的集成方案; 最后,以上海地铁盾构隧道为依托,描述系统在工程全寿命期的应用,包括隧道地质勘察、结构设计、运营监测和养护维护等阶段。该系统制定了统一信息模型,方便数据交换和管理,在信息模型基础上实现了信息可视化与不同分析功能,提高了盾构隧道的全寿命数字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2.
水泥浆液是隧道与地下工程水害治理与地层加固的常用注浆材料。针对利用水灰比调节水泥浆液黏度的传统方法在注浆治理工程中存在的局限性,通过掺加2种外加剂实现了水灰比为1:1的水泥浆液的黏度和流动度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可调。选取典型工程中遭遇的全风化花岗岩为被注介质,开展了注浆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黏度浆液在全风化花岗岩中的扩散规律,分析了浆液黏度对注浆加固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浆液在被注介质中整体呈现劈裂扩散模式,随着浆液黏度的增大,主劈裂浆脉扩展形态由"三叉形"逐渐向"折线形"转变,主浆脉宽度变厚,被注介质的单轴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不断提高;在水泥浆液黏度为24.6 s时,加固土体的单轴抗压强度提高了87%,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提升了220%和46.6%,内摩擦角与抗剪强度随浆液黏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见内摩擦角的提升可作为影响被注介质抗剪性能的关键指标;临近18.8 s的浆液黏度是浆脉扩展形态转变和被注介质强度增长速率变化的敏感黏度。研究成果可为全风化花岗岩及类似地层注浆治理工程中的注浆材料选型、黏度调控及加固效果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3.
为了提高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在电量保持下的燃油经济性,并解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动力元件效率对系统能量利用率影响的问题,制定了系统效率最优的控制策略。以PHEV关键动力部件的测试数据为基础,建立发动机、驱动电机、无级变速器(CVT)以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的效率数值模型,并考虑了温度及荷电状态(SOC)对动力电池充放电功率的影响。设计以混合动力系统效率最优为适应度评价函数,将CVT速比、发动机转矩作为优化变量,以车速、加速度和SOC为状态变量,在动力性指标的约束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迭代寻优,PHEV的系统效率在第20代左右收敛于全局最优值。同时发动机转矩和CVT速比通过多代遗传进化,较快收敛于最佳值。将相关优化结果与车速、加速度拟合成相应的三维控制数表,综合数值建模和试验测试数据建模的方法,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策略仿真模型,采用新欧洲行驶循环工况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电量保持模式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系统效率最优控制策略相比优化前,动力电池SOC运行更为平稳,CVT效率有所提升,驱动电机及发动机转矩分配更为合理;百公里燃油消耗量从优化前的5.2 L降至4.5 L,燃油经济性提升了13.5%。 相似文献
84.
为了了解有条件的自动驾驶中,年轻驾驶人的接管反应特性,分析视觉次任务(3×3箭头次任务和4×4箭头次任务)和接管请求时间(TTC为5 s和7 s)对不同接管时间的影响,基于驾驶仿真平台,设计了包含不同的视觉次任务和接管请求时间的自动驾驶接管场景,针对29名年轻驾驶人进行模拟驾驶试验。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来研究不同次任务与不同接管请求时间对接管时间的影响,以及使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来分析不同接管时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无次任务相比,次任务会显著增加接管时间;不同的次任务对接管时间无影响,次任务与前方有障碍物时的接管请求时间对接管时间无交互作用;与前方无障碍物时的接管相比,前方有障碍物时的接管会显著减少接管反应时间;在驾驶人执行次任务的情况下,不同接管请求时间对转向反应时间和制动反应时间无影响;在前方有障碍物的接管中,驾驶人更倾向于采用制动加转向的组合操作来回避风险,且驾驶人接管回避操作中直接转向和制动加转向的组合操作的比例相同;接管反应时间与制动反应时间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5.
为明确事故现场可视轮胎印迹强度与车辆动力学特性、轮胎橡胶磨损特征及道路表面灰度之间的关联特性,提出基于车路耦合的事故现场轮胎印迹强度参数化研究方法。通过结合动态滑动摩擦因数模型及轮胎非线性模型,建立车辆路面9 DOF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BOX惯性测量技术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运用胎面磨损能量模型,从车路系统角度确定车辆、轮胎和路面特性对轮胎全局摩擦力及胎面磨损特性的影响。结合印迹强度特征模型提出轮胎印迹强度参数研究方法,选取不同制动、转向角工况及3组路面、胎面特性对轮胎路面接地力学特性、胎面橡胶磨损量、可视轮胎印迹特征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印迹强度仅与全局摩擦力大小有关,与轮胎路面滑移方向无关;滑移工况下胎面橡胶磨损量随着全局摩擦力和滑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印迹强度变化不明显;制动力矩和道路表面灰度对产生可视轮胎印迹起决定作用,转向角主要影响不规则可视轮胎印迹的产生;前轮轮胎最先出现可视印迹,且可视印迹长度和强度均高于后轮轮胎;采取可视印迹起点作为事故车辆速度判定具有一定的误差,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成果能够为基于可视轮胎印迹的交通事故重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6.
为了分析国内外道路交通领域安全文化影响安全行为的研究状况,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了该方向基于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包括基于数理统计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优势分析和通径分析、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等,其中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约占所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70%;归纳了该方向的研究成果,从单独驾驶员、多人共事的驾驶员、职业驾驶员、年轻驾驶员、交通运输行业员工和行人6个方面总结安全文化或者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提出安全行为量表适应性和实效性、影响因子系数针对性和可靠性、统计分析方法更新和完善、有关研究成果进一步应用与安全行为矫正等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7.
分析了供应链合作协调模式.假设已知影响合作双方收益分配因素,对供应链仅存在一个时期(即一次性)合作的均衡问题,用委托-代理机制建立了合作模型.分析表明,与采取合作策略相比,采取不合作策略时各成员努力水平及供应链的总体净收益较小;供应链中成员的分配系数与其贡献系数成正比,与其创新性活动成本系数和机会成本系数成反比;供应链成员分享的利益随其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而提高;与非供应链中企业合作的可能性越高,供应链中成员在供应链中分得的利益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88.
随着招标在外军采办和我国各行各业的广泛开展,针对军口863项目科研设备的特点,分析了实施集中招标采购的必要性;并根据在招标过程中的博弈,建立了招标采购过程的不完全静态博弈模型,提出了实施公开招标的两阶段招标模式。实践证明,军口863项目科研设备实施集中招标采购可以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减少项目资金的浪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89.
90.
以种群增长呈季节性周期波动为背景, 研究了具有周期系数的广义Logistic方程描述种群增长的非自治系统的最优化问题. 先用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模型最优解的存在性, 全局渐进稳定性以及周期性. 然后以收获努力度E(t)(收获单位资源种群所需的成本)作为控制变量, 利用Pontryagin最大值原理给出了问题的最优解与最优捕获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