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74篇 |
免费 | 1922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6211篇 |
综合类 | 6790篇 |
水路运输 | 5486篇 |
铁路运输 | 4049篇 |
综合运输 | 66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62篇 |
2023年 | 376篇 |
2022年 | 942篇 |
2021年 | 1161篇 |
2020年 | 847篇 |
2019年 | 483篇 |
2018年 | 503篇 |
2017年 | 514篇 |
2016年 | 442篇 |
2015年 | 885篇 |
2014年 | 1114篇 |
2013年 | 1412篇 |
2012年 | 1598篇 |
2011年 | 1684篇 |
2010年 | 1736篇 |
2009年 | 1575篇 |
2008年 | 1581篇 |
2007年 | 1532篇 |
2006年 | 1485篇 |
2005年 | 1221篇 |
2004年 | 554篇 |
2003年 | 277篇 |
2002年 | 194篇 |
2001年 | 276篇 |
2000年 | 265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汽车产品开发流程直接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客观科学地比较不同车企之间产品开发流程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产品开发的主要工作内容,定义了标准化的汽车产品开发流程框架,构建了包括8个一级指标和26个二级指标的汽车产品开发流程评价模型。基于对各种渠道大量信息和数据的甄别处理,应用该评价模型对德系、日系、美系具有代表性的三家国际主流车企和中国自主品牌代表性车企的产品开发流程水平进行了量化评价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产品开发流程的综合水平上日系车企处于领先地位,德系车企与美系车企接近,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与国际先进车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最明显的短板是平台开发和开发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22.
调查 X 光机操作员的疲劳现状,了解其工作负荷强度,可为全面、客观、综合地评价 X 光机操作员的疲劳程度提供可靠依据.从人-机-环-管复杂系统出发,分析 X 光机操作员视觉搜索作业引发疲劳的过程.根据视觉搜索作业引发疲劳的特点,从视觉疲劳、心理疲劳和身体局部肌肉疲劳3个方面建立3个一级指标;设计19个二级评价指标,建立 X 光机操作员视觉搜索作业疲劳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 X 光机操作员的疲劳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级、二级指标权重,并通过100份有效问卷获得模型中评判矩阵的信息.按照模糊分布的方法,二级指标评判结果是:视觉系统、精神系统和身体局部肌肉处于高度疲劳和重度疲劳状态的人员比例依次为54.9%,50.2%和49%;一级指标综合评价结果是:63%的 X 光机操作员处于高度疲劳或重度较疲劳的状态.按最大隶属度原则,一级指标的隶属度的最大值为0.44,该机场 X 光机操作员总体上处于高度疲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3.
在参考国内外主流手机软件(以下简称APP)评价体系与标准的基础上,以定量分析方式建立了导航类APP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功能量化指标、用户体验类指标、软件开发者自评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从主观(即用户体验)与客观(即软件功能)2个方面全面评测导航类APP.构建了行程时间预测准确率、路况信息覆盖率、定位准确率、路况信息分级准确率4个功能量化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操作便捷度、信息准确度、流畅度、信息及时度、稳定度、满意度在内的六个用户体验指标.软件开发者自评价重点考察导航应用软件的信息源、传输模式以及软件功能.通过多目标的判定决策,根据多级评价中的最不利评级最终确定综合评价结果.以国内3款主流导航软件为案例,开展导航类APP量化评价方法实例应用.案例中,被测软件A功能量化指标得分分别为76.42%、76.24%、100%与76.53%,用户体验指标得分4.54,总评级为一级,与被测APP的市场份额及应用市场评价结果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为市民出行选择导航应用以及开发人员改善系统软件功能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4.
降雨在道路表面形成的水膜可显著降低轮胎与路面接触部分的摩阻系数,水膜厚度的增加使得车辆易发生水滑等交通事故.为评价道路表面因降雨形成的水膜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提出一种路面水膜厚度的检验评价方法.以我国海南省降雨量数据为依据,提出了公路几何设计中检验路面水膜厚度的降雨强度取值.从行车安全角度出发,提出了降雨条件下路面水膜厚度的限值标准,以一条高速公路的设计为例,检验了道路几何线形设计对应的路面水膜厚度,对不满足限值的路段给出了优化设计建议.结果表明,公路几何设计中检验路面排水的降雨强度可取高峰小时降雨量50mm/h;检验路面水膜厚度的限值标准可取一般值2.5 mm,极限值4 mm;水流路径长度最大不超过60 m. 相似文献
125.
从内河海量的船舶AIS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交通知识,辅助水上安全监管,对于研究日益复杂的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内河船舶行为特征,构造由船舶位置、航速和航向4个维度组成的船舶航行状态空间来描述船舶行为.针对传统DBSCAN聚类算法提取状态空间中相似船舶轨迹存在计算复杂高的问题,提出增量式算法改进DBSCAN算法用以高效地计算不同船舶的行为模式;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等统计方法对不同模式的船舶行为特征进行数据挖掘,得到船舶航速、航向和位置的时空分布特征规律,进一步挖掘不同行为模式下的船舶微观特征.以武汉航段的汉江分叉航道水域作为研究案例,利用所提的方法对该水域分析研究,得到了6类不同行为模式,挖掘出不同模式下分叉航道内船舶静态属性信息(船舶类型、船舶尺寸)、空间分布特征(轨迹点分布、航速分布、航向分布)、船舶到达规律等信息.利用该模型所提取的知识有助于水上监管人员迅速获取水域交通态势,从而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6.
高速公路不文明驾驶行为及交通违法行为的频发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交通流运行的安全与效率.基于采集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相关数据,对高速公路典型交通违法行为的危险度的分级预警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数据,以从恶劣天气、道路线形、违法类型的角度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与各类因素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确定进行分级预警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在气象条件、交通状况、道路线形及各类违法行为,提出了层次分析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针对高速公路违法行为危险性的分级预警模型,并用实际案例数据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所建立的分级预警模型可以为高速公路的主动交通预警及管理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127.
燃料电池船舶运载着大量氢气作为燃料,在给船舶带来动力的同时,也因其易泄漏、爆炸等特性对船舶安全带来了威胁.针对船舶燃料电池舱内发生氢气泄漏的情景,选取目标船舶建立其燃料电池舱三维几何模型,并基于理想气体模型和氢气泄漏参数,计算出氢气从管道的泄漏值.再基于流体计算软件Fluent,选取适合的气体扩散模型,通过边界条件的设置,开展对舱门开闭和通风口状态的联合通风条件下氢气在舱内的扩散过程的瞬态数值仿真实验,并对不同条件下的舱内氢气浓度分布和发展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舱室上方的4个角落处,氢气的聚积浓度更高,是氢气探测器安装的最佳位置;在通风口保持自然通风的条件下,打开舱门可以使氢气的最终浓度降低20%左右;在单个通风口采用强制通风的通风量达到6 m3/s时,燃料电池舱内的氢气向其他舱室的扩散浓度可以维持在4%的安全浓度以下,且整个舱室的氢气浓度都可以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继续增大通风量对氢气浓度的降低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8.
为准确计算航道通过能力,针对单双向通航方式并存的混合通航航道,建立了基于船种聚类的航道通过能力量化模型.根据海港航道通航管理规则,对不同船舶种类进行分类,通过聚类算法确定船舶种类特征及其分布概率.与传统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相比,对不同种类船舶所占航道资源分别附以不同权重,同时考虑船舶通航方式改变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能够更加准确地量化航道通过能力.应用天津港大沽沙航道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目前航道实际月通过船舶约为1 905艘次,计算得到大沽沙航道月通过能力为2 350艘次,并且与港口公共混合通航航道通过能力计算结果4 455艘次/月相对比,前者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后者的结果明显大于实际航道通过能力.结果表明,基于船种聚类的航道通过能力量化方法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航道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9.
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主要网络安全风险,阐述当前各系统各自为政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弊端,
从安全响应协同联动、安全设备集中运维、安全资源统一共享、安全人员整体部署和安全管理顶层规划等方面的
迫切需求出发,研究网络安全集中管控防护解决方案,实现跨系统的协同监控、防御、检测、响应、预测和分析
等功能,以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有效抵御各类安全威胁,从而适应未来数字化、智慧化
的动态多维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30.
针对三峡库区变动回水区重庆段内某一典型码头工程项目,分别计算得到在4种随机过程条件下,其趸船系留设施中各缆绳、锚链在疲劳寿命期内的日均系缆、系锚应力-历时关系。根据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结合各缆绳、锚链材料的T-N曲线,计算得到各缆绳、锚链的总疲劳损伤,并预测各构件的疲劳寿命年限。本文中所用到的疲劳分析理论及计算过程不仅可以为三峡库区变动回水区趸船系留设施疲劳安全整改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技术支撑,也可为类似工程项目的疲劳设计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