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47篇
公路运输   193篇
综合类   199篇
水路运输   71篇
铁路运输   152篇
综合运输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液压爬模系统的构造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在本文中重点介绍了液压爬模系统的构造和安装过程,同时也分析了爬升及使用过程中的主要工序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2.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公路设计阶段在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造价失控的原因,根据模糊数学理论,构建公路设计阶段方案比选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素在分析中的权重,将定性问题定量化,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有效控制造价,并进行了实证运用研究。  相似文献   
73.
韩尚宇  洪宝宁  龙森 《公路工程》2008,33(2):146-149
及时发现旧路加宽段的质量隐患、评价其处理效果,通常是进行旧路加宽设计、施工过程中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从分析旧路加宽段路堤的沉降机理入手,提出了路基处理效果评价方案,并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4.
龙光  王昌衡  刘建荣 《公路工程》2008,33(2):139-142
路面裂缝前缘应力强度因子是判断裂缝开裂扩展的重要指标,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20节点等参单元有限元模型,采用奇异单元及断裂力学理论,对路面面层反射裂缝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了各层不同模量对面层反射裂缝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及裂缝在面层中扩展时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能反映路面破坏的现象和规律,为分析荷载作用下路面反射裂缝的扩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5.
陈湘亮  罗栩  王灿辉  龙琼 《公路工程》2008,33(4):152-153,160
应用灰色评价方法,从各评估指标总体水平和各测点总体水平两方面人手,对泰然酶固化土的拌和质量进行评估。实例表明该方法在固化土拌和质量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通过分析和比较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处理方法,提出采用植筋加固技术治理此类病害的合理性,并对植筋加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施工方法进行探讨,对这一技术的推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利用M-矩阵理论和矢量Lyapunov函数方法,研究变时滞周期运动细胞神经网络的全局指数稳定性.在放松该类神经网络激活函数的有界性、单调递增性、可微性及Lipsehitz连续等条件下,得到了该类神经网络周期解的存在性与全局指数稳定的代数判据.该判据基于神经网络激活函数满足的条件,利用连接权值矩阵及阻尼系数矩阵构造测试矩阵,根据测试矩阵是否为M-矩阵判定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与全局指数稳性.  相似文献   
78.
用铅锌尾矿生产加气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铅锌尾矿生产加气混凝土.分析了水料质量比、浇注温度和铝粉膏的掺量对加气混凝土发气的影响,以及铅锌尾矿、水泥和调节剂对加气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工艺方案和配方.按优化的工艺和配方制备的加气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冻性达到了B06级合格品要求,导热系数、干燥收缩值和放射性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9.
采用公交优先控制策略探讨公交站点距离交叉口停车线较近可能导致公交车在交叉口范围内二次停车的问题.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公交站点停靠时间与公交车头时距的线性拟合函数,预测了公交车到达停车线的时间区段;采用绿灯早启和绿灯延长两种策略设计了公交优先控制方案.通过仿真对控制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证明该公交优先控制策略能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0.
汽车碰撞交通事故发生时,人体各个部位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人们通过事故统计、生物力学分析等途径试图更加深入了解事故发生时人体受伤害的过程,以便对车辆的安全性能做出相应的改进,降低事故发生时人体受到损伤的程度。颈部的伤害是车辆发生碰撞时人体较易发生的伤害之一,通过对碰撞发生时颈部运动分析,从实际人体结构及试验用假人结构等方面着手,结合实车碰撞试验的具体数据,力求更加清晰地了解颈部伤害的过程,为进一步的试验分析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