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30篇 |
免费 | 280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246篇 |
综合类 | 1392篇 |
水路运输 | 1082篇 |
铁路运输 | 632篇 |
综合运输 | 1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109篇 |
2021年 | 199篇 |
2020年 | 130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205篇 |
2013年 | 258篇 |
2012年 | 325篇 |
2011年 | 311篇 |
2010年 | 368篇 |
2009年 | 365篇 |
2008年 | 318篇 |
2007年 | 323篇 |
2006年 | 344篇 |
2005年 | 276篇 |
2004年 | 138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112.
大型购物中心诱增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shopping mall正在中国越来越热。shopping mall由于体量庞大,它的建设无疑会对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在对北京mall交通影响分析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购物(休闲娱乐)出行需求的特点,提出了大型购物中心诱增交通量预测的思路,并重点阐述了商圈分析法和非集计模型在诱增交通量预测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3.
为了给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针对LED点阵式发光标志、LED半透式发光标志和传统逆反射标志,考虑光照强度、闪烁频率、发光形式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交通标志视认性能的驾驶试验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研究各个因素对标志视认距离影响的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基于驾驶模拟器进行视认性能对比试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了半透式发光标志与逆反射标志的视认距离,并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光照强度下半透式发光标志的最佳亮度区间。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为200 lx的下午,LED主动发光标志相对于逆反射标志只增加了2~4 m的视认距离;而在光照强度为0.5 lx的晚间,视认效果则提升显著,点阵式和半透式发光标志的视认距离相比逆反射标志分别提升了39.7%和80.4%。闪烁发光无论快慢,对于LED主动发光标志的视认效果均无提升。另外,半透式发光标志的亮度过高时会产生眩光效应,不利于驾驶人辨识标志内容,且最佳亮度区间随着环境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光照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常亮LED半透式发光标志。 相似文献
114.
为了了解有条件的自动驾驶中,年轻驾驶人的接管反应特性,分析视觉次任务(3×3箭头次任务和4×4箭头次任务)和接管请求时间(TTC为5 s和7 s)对不同接管时间的影响,基于驾驶仿真平台,设计了包含不同的视觉次任务和接管请求时间的自动驾驶接管场景,针对29名年轻驾驶人进行模拟驾驶试验。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来研究不同次任务与不同接管请求时间对接管时间的影响,以及使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来分析不同接管时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无次任务相比,次任务会显著增加接管时间;不同的次任务对接管时间无影响,次任务与前方有障碍物时的接管请求时间对接管时间无交互作用;与前方无障碍物时的接管相比,前方有障碍物时的接管会显著减少接管反应时间;在驾驶人执行次任务的情况下,不同接管请求时间对转向反应时间和制动反应时间无影响;在前方有障碍物的接管中,驾驶人更倾向于采用制动加转向的组合操作来回避风险,且驾驶人接管回避操作中直接转向和制动加转向的组合操作的比例相同;接管反应时间与制动反应时间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5.
116.
117.
118.
以D,L-乳酸、葡萄糖酸和丙三醇或季戊四醇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具有超支化结构的聚乳酸(HPLA).用NMR、GPC、粘度计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证明了支化结构的存在.所合成的HPLA相对平均分子量较小.水解降解的结果表明随着超支化聚乳酸分子量的增加其水解速率呈减小趋势.DSC和TG表征的结果显示,超支化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高于230 ℃,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并且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由于超支化结构的存在使得在合成过程中体系的粘度始终较低,因而整个合成反应速度明显要快于同催化剂催化合成LPLA时的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19.
针对Internet电子商务交易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Internet的交易模型.该模型基于智能的移动代理,采用了松耦合的多代理交互技术Linda和跨平台的XML语言,给用户提供Internet范围内快速的信息发现和方便的协商功能.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