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7篇 |
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0篇 |
综合类 | 87篇 |
水路运输 | 41篇 |
铁路运输 | 34篇 |
综合运输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客运专线曲线线路车线耦合系统动力学性能与无砟轨道结构振动响应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依据系统工程理论的思想,对客运专线曲线线路车线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和无砟轨道结构车辆线路耦合系统振动响应问题进行分析和仿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理论,系统分析车线耦合系统中各部分的运动状态,分别建立机车车辆、普通曲线线 相似文献
43.
车载行驶安全监控系统利用CCD图像传感器获取图像.车辆运行过程中由于横向振动等诸多原因容易造成图像模糊,严重影响后续对驾驶员工作状况的检测。基于系统图像数据模型及图像数据采集手段,运用数学模型与傅立叶变换相结合的方法解决由于车辆横向振动造成的图像无法准确判别的问题,经实验结果证明,能够清除横向振动干扰而获得良好的图像,以此有效地监控驾驶员的工作状态并适时作出危险预警。 相似文献
44.
为探明干湿循环作用对充填节理岩石压缩力学强度与变形破坏特征的影响,人工制备多种不同充填物的节理岩石试样,对其进行0(全程干燥)、1、5、10、15、20次干湿循环预处理,使试样产生一定的累积损伤;在此基础上,对充填节理岩石试样进行静态单轴压缩试验和动态冲击试验,并在动态冲击试验过程中借助高速摄像机观察充填节理岩石的冲击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充填节理岩石的静态和动态抗压强度不断降低,且降低幅度逐渐变小,20次干湿循环作用后岩样的静态和动态抗压强度总劣化度均为20%~30%;通过拟合发现岩样的动态抗压强度降低规律符合指数函数分布;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静态破坏模式由劈裂破坏逐步发展为剪切破坏,动态冲击中充填节理岩石破碎程度和充填节理层粉碎飞溅程度加剧,验证了干湿循环作用会严重影响充填节理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动态抗冲击能力;应力波透射系数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降低,20次干湿循环作用后岩样的应力波透射系数降低了约10%,说明干湿循环作用对应力波传播能力造成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5.
46.
本文根据经典的本征函数展开理论,推导了任意平方可积函数空问内的抛物函数展开式,并且给出了一个展开实例,作为对理论的验证。本文结果可应用于求解与电磁散射和天线有关的一类问题中。 相似文献
47.
48.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速公路安全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于在建西汉高速公路秦岭北麓路段施工图和现场勘查资料,在对研究路段运行车速预测的基础上,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道路、隧道和桥梁等进行安全性评价,从而发现西汉高速公路秦岭北麓路段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行车安全性问题.然后设计出包括主动控速设施和配套标志的主动安全控制系统方案,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公路安全设施建立虚拟模型并应用于虚拟的高速公路模型中,通过虚拟试验优化高速公路安全设施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9.
为促进非常规交叉口设计在中国的创新应用, 选取U型回转、菱形互通式立交、借用出口车道左转、串联交叉口、连续流交叉口和平行流交叉口, 系统梳理了各种类型非常规交叉口的几何布局、信号相位相序方案和控制策略, 从理论研究和交通安全效益层面回顾了近10年来非常规交叉口的研究成果, 探讨了各种类型非常规交叉口在中国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 非常规交叉口信号配时建模和求解没有困难, 且大多文献采用精确求解算法; 非常规交叉口效益评估结果根据文献研究对象和问题的不同存在差异, 但总体来看, U型回转不宜设在左转比例过高的交叉口, 菱形互通式立交适合于高速公路和快速路, 借用出口车道左转在左转比例较高的交叉口表现较好, 串联交叉口在过饱和状态下的效益最优, 连续流交叉口和平行流交叉口在对称需求下的效益更佳; 在交通安全方面, 设置U型回转和菱形互通式立交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但其他几种类型非常规交叉口由于数据量较少或缺乏数据, 还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 因非常规交叉口运行规则与驾驶人的认知存在差异, 在开放初期驾驶人会存在困惑, 采用驾驶人培训、前车提示和交警现场引导等措施是有效的, 自动驾驶技术与非常规交叉口设计相结合更有望加快非常规交叉口的应用和推广; 整体来看, U型回转、借用出口车道左转和串联交叉口在中国的应用前景良好, 菱形互通式立交在中国的适用性还需结合国内交通现况进一步探讨, 连续流交叉口和平行流交叉口由于运行规则复杂, 需先试点运行再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