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30篇
公路运输   72篇
综合类   117篇
水路运输   97篇
铁路运输   71篇
综合运输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车辆部门在铁道沿线安装的自动探测系统设备主要包括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和车号自动识别设备。这两大系统设备是车辆部门目前已联网使用、发展较为完善的系统设备,一个是重要行车安全监控设备,另一个是统计运输任务的关键设备,都是24h不间断运转,在保障行车安全方面所起的作用越  相似文献   
132.
133.
加筋土挡墙潜在破裂面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筋土挡墙的潜在破裂面为筋带最大拉力点的连线,其合理确定是加筋土挡墙结构设计的关键。现行规范仅对单级直立式加筋土挡墙的潜在破裂面有明确规定,尚无适于不同台阶宽度的加筋土挡墙潜在破裂面的通用计算模式。本文以河龙高速公路加筋土挡墙为原型,对台阶式加筋土挡墙的潜在破裂面进行大尺度模型试验研究,筋带拉力采用自制拉力传感器局部置换测点处的筋条进行测试。以模型试验测试结果和规范采用的0.3H破裂面为基础,利用极限平衡理论和参数分析方法,提出台阶式加筋土挡墙潜在破裂面的实用计算模式。该模式能够适用于不同台阶宽度的加筋土挡墙,当台阶宽度为零时,可退化为0.3H破裂面。  相似文献   
134.
挤密砂桩在海洋接岸地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莫景逸  黄晋申 《水运工程》2007,(11):123-128
砂桩法作为加固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近10年来逐步在国内加固海洋接岸地基基础工程中得到应用。介绍软黏土地基中挤密砂桩加固的设计计算方法及部分工程实例,并根据工程实践提出一些设计计算方面的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5.
微机控制超声波自动探伤机是取代传统的手工探伤,由人控转变为机控,实现铁道车辆检修现代化的 重要手段。针对目前微机控制超声波自动探伤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能、设备质量、执行工艺等方面的 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6.
工程项目决策问题是对质量、工期和成本三大目标的综合评价。传统的基于权重的决策方法存在各目标权重难以合理确定的问题。引入物理规划方法所建立的工程项目质量-工期-成本综合评价决策模型,是基于决策者设定的偏好,使得决策过程更加符合工程实际,避免了确定无实际物理意义的各目标权重,因而在公路桥梁工程项目决策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7.
138.
湖沥青中地沥青的改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组分分析法对国内常用基质沥青品种和湖沥青中地沥青的组分比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标号对基质沥青4组分含量影响较小,原油种类对基质沥青4组分含量影响较大;湖沥青中地沥青饱和酚含量明显低于基质沥青,沥青质含量明显高于基质沥青,造成湖沥青粘度增大。由胶体结构理论可知,湖沥青中地沥青C/H较大,沥青质沉淀析出,结构稳定,加入到基质沥青中不易被溶解,可提高湖沥青改性沥青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39.
莫苹 《公路交通技术》2013,(5):140-142,146
在山地、重丘地带修建公路时,隧道是不可避免的重要工程。隧道施工不仅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影响当地的地下水环境,因此,如何减少对地下水的影响,不仅需要关注施工期的措施,还应注意营运期隧道排放水的综合利用。结合隧道的周边环境、水质特征等因素,确定隧道营运期排放水的综合利用方向,包括:直排、农田灌溉、地下水回灌及人工湿地等。  相似文献   
140.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局部冲刷是大桥工程设计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在现场资料分析与物理模型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正态系列模型延伸法,在潮汐宽水槽中研究了淤泥质海床上人工岛周围流态变化和局部冲刷的发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洪季大潮情况下,东、西人工岛最大冲深分别为10.3 m和9.0 m,冲刷坑集中在岛桥结合部和隧道防护段及防撞墩附近;最大冲刷深度与人工岛的几何形状、流速、工程水域的沙土特性以及水深等相关,冲刷坑的平面形态则与岛型、水流夹角、涨落潮流速差以及潮流历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