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48篇
综合类   33篇
水路运输   43篇
铁路运输   19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某液压模块式组合挂车悬架结构件的强度及疲劳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液压模块式组合挂车的悬架摆臂部件在使用中出现局部断裂,对车辆的行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建立某液压模块式组合挂车悬架系统模型,应用ANSYS对液压悬架摆臂部分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了摆臂的应力、变形等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摆臂的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32.
针对现阶段汽车理论实践教学,结合课程特点,提出应当将汽车理论课程设计引入常规教学活动。然后探讨了课程设计中技术要求、任务书的合理性、课程监督以及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迁移。  相似文献   
33.
低应变反射波法较易判断桩顶以下首个缺陷,而当灌注桩存在复合缺陷时,因缺陷反射的叠加效应将导致其他缺陷难以识别甚至影响首个缺陷的判断。结合高桩码头灌注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实例,分析不同类型复合缺陷的反射波曲线特征,研究复合缺陷的识别和检测方法,并提出接桩、拔除外套筒、增加护筒长度及优化泥浆更新方法、凿除桩头等验证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4.
为深入探讨层状黏性土中静压桩的贯入机制,结合离散元PFC2D软件在处理大变形、非线性等问题的优势,考虑到接触黏结模型对模拟土体的优越性,建立了静压桩贯入层状黏土中的离散元模型,实现了离散元中静压桩的贯入过程;探讨了静压桩贯入过程中压桩力、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桩侧径向压力随贯入深度的变化规律,从细观层次上分析了不同桩径的静压桩贯入层状土中土体接触力链的分布特征,明确了沉桩过程中土体位移的变化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桩径的增大,土层的变化对压桩力的影响逐渐减小;桩侧摩阻力和桩侧径向土压力的变化规律相似,在同一贯入深度处均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不同土层接触力链的表现形式不同,桩端位于粉质黏土层时,桩端的影响范围约为7D (D为桩径),桩端位于粉土层时,桩端的影响范围约为9D;粉质黏土中土颗粒主要以径向位移为主,而在粉土层中土颗粒位移受其上下土层的软硬程度制约.   相似文献   
35.
结合长沙市天际岭隧道工程实例,对施工监控量测资料进行了反分析,提出了大跨隧道衬砌荷载的确定方法,为类似工程条件衬砌荷载的确定提供了参考,同时,指出反分析法是确定大跨度隧道衬砌荷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6.
针对铁路行车安全中的实时监控问题,基于B/S模式,运用ASP+XMLHTTP技术实现对实时监控界面的粒状更新以及处理通知书的自动打印,克服了C/S模式的弊端,具有实用和维护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7.
英美文学选读课有助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全面掌握语言文字的魅力,领略不同文化的精神内涵,肩负起自身的文化使命。笔者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以教学活动过程为背景,从预热、选材、学习、反思四个阶段,总结出了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38.
终锤贯入度、桩端持力层和极限承载力是保证基桩施工质量的要素。采用高应变全程动测试桩研究不同壁厚开口钢管桩在珊瑚礁灰岩地质中的沉桩性状,主要包括测试承载力、沉桩贯入度、打桩应力以及桩身传递能量等关键参数,并通过分析480根开口钢管桩的沉桩规律,得出以下结论:基桩持力层应选择强风化珊瑚礁灰岩,终锤判定条件应同时考虑终锤贯入度和入强风化岩深度2个指标。  相似文献   
39.
在平原区修筑的高等级公路的路基填土高度一般都在四五米以上,在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完成后,高填土路段经常会出现路堤整体沉降或局部沉陷的现象,导致路面破坏,公路的使用性能大大降低,故应针对下沉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40.
近海边际油田开发项目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特卡洛模拟技术是国外各大石油公司已经普遍使用的风险分析技术,但在我国研究比较少.基于我国的具体情况和研究现状,需要开展以下几点工作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风险评估方法的制定;风险评估方法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开发.将国外先进经济理论与我国石油行业实际相结合,建立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可与国际接轨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