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1篇
  免费   223篇
公路运输   659篇
综合类   690篇
水路运输   735篇
铁路运输   405篇
综合运输   55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结合江阴水道的航道自然条件,分析江阴水道的河床演变、航道条件及经济效益等,研究江阴水道下段开通上行副航道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开通方案。结果表明,按照现有的自然条件并考虑利用一定的水位,江阴水道下段具备开通一定等级上行副航道的条件。考虑到江阴水道航道条件虽然近年来良好,但航道关系情况复杂,建议开通副航道等级为I-4,按照通航3 000吨级海船及7 000吨级内河船要求确定航道尺度,航标配布采用虚拟航标。  相似文献   
142.
王强  沈涛  刘勇 《船舶工程》2021,43(5):129-132,139
针对焊接机器人应用于海洋工程领域厚板焊接中的可行性和焊接工艺进行研究,设置焊接方案和技术参数并进行分析.采用海洋工程领域常用的高强钢Q460E,对焊接机器人焊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侧壁停留时间"进行试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焊前预热温度为150℃,焊接速度为190mm/min~210mm/min,焊后后热温度为250℃,保温2h,同时配合焊接机器人摆动速度250 mm/min、侧壁停留时间1.2 s~1.4 s时,能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抗拉强度达到620 MPa,屈强比达0.8.在侧壁停留时间为1.2 s~1.4 s的情况下对预热温度分别为120℃和90℃的工况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将预热温度降至90℃时,焊缝冲击韧性仍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对于对结构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推荐采用该预热温度.  相似文献   
143.
为弥补传统能量重心定位方法的不足,综合考虑薄板结构上孔的非对称分布,创造性地提出一种基于加权能量重心定位的撞击识别方法.通过有限元模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而准确地对非对称、非连续薄板结构的撞击位置和撞击应力进行识别判定.研究成果可为结构撞击识别方法的改进优化提供理论支持,为工程中复杂结构的撞击监测和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4.
为了解决多船避碰决策过程中避让行动优先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船舶碰撞危险度确定模型。选取最近会遇距离、最近会遇时间、船间距离、相对方位、船速比5个因素建立碰撞危险度影响因素集,并确定各因素评价集、评价指标以及各参数的隶属度函数,经模糊综合评价得到船舶碰撞危险度计算模型。设置两船交叉会遇以及多船交叉会遇2种会遇局面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5.
通过分析、总结深圳港妈湾港区#5~#7泊位与周围已建结构衔接设计的技术原则、影响要素、主要对策和工程方案的优缺点,提出新老结构衔接设计应着重关注的结构、地质及补充勘察等问题,供类似新老结构衔接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6.
147.
目前,水下分布式远程感知技术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备受各主要海军国家的重视,预期在未来5~10年内将会有重大进展。但水下分布式远程感知技术的发展还面临着从基础、理论到实践的众多课题,包括系统构成和运用的概念,分布式传感器阵对目标的探测、分类和识别,固定、可部署传感器和移动节点构成的传感器场的配置,水下分布式网络的通信和控制,以及系统的部署和保障等。本文讨论水下分布式远程感知系统的基本组成,实现系统功能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需要关注的主要关键技术,并提出相应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8.
介绍了多电平变换技术的发展,对多电平逆变器的电路结构以及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其优缺点.最后介绍了多电平逆变技术在高电压大功率的变频调速、有源电力滤波装置和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9.
隧道反射地震法超前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是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一些方法或手段预测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存在的不良地质体或地质界面的位置、性质和规模,为安全、快捷、持续施工采取防范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在详述隧道反射地震法超前探测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地下全空间情况下,震源与接收点之间的地震波场运动关系,讨论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较全面地总结隧道反射地震法超前预报时距曲线规律。同时开发一套隧道反射地震法超前探测数据处理系统(TRSP1.0),该系统涵盖波形处理、正演模拟、成像处理和岩石动力学参数提取等功能模块,给出合理的处理流程。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测试验证,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0.
针对智能车辆三次B样条曲线换道轨迹规划算法中控制点位置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NSGA-II的换道 轨迹优化方法。采用三次B样条曲线规划了智能车辆换道轨迹,在低、中、高车速工况下,以换道轨迹长度及轨迹平均 曲率为优化目标,采用NSGA-II多目标优化算法对三次B样条曲线换道轨迹的控制点位置进行优化。为了验证优化后轨 迹的可行性,进行仿真与实车验证。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车速工况下,优化后换道轨迹在平均曲率、轨迹长度均有所 减小,纵向位移与平均曲率分别减少了12.5%和12.0%、12.5%和40.0%、8.3%和15.4%;在联合仿真场景中,在10 m/s、 20 m/s的低速、中速工况下,优化后轨迹跟踪最大横向误差小于0.1 m,在30 m/s的高速工况下,优化后轨迹跟踪最大横向 误差不超过0.3 m;在实车验证中,优化前轨迹跟踪最大横向误差接近0.5 m,优化后轨迹跟踪最大横向误差不超过0.4 m, 较优化前横向误差降低了2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