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4篇
  免费   164篇
公路运输   619篇
综合类   633篇
水路运输   705篇
铁路运输   339篇
综合运输   5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铁路货车承载鞍磨耗自动测试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开发了用于测量货车转8A型转向架承载鞍磨耗的测量装置,描述了测量的方法、测量机构的构成及测量过程。  相似文献   
902.
分析水上交通法规中法条竞合的内涵与特点,列举水上交通法规法条竞合的三个表现,提出“一事不再罚”和“先刑事后行政”两个处理原则在执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03.
摆式车辆车体倾摆液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摆式车辆车体倾摆液压驱动系统的回路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并从节能与可靠性方面分析了该回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904.
结合工程实践和分析,探讨钢筋网在提高码头边坡稳定中的应用及适应性、应用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5.
沈闻孙 《船舶工程》2005,27(Z1):25-29
最近几年大连新船重工连续建造了几型VLCC,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参阅一些国外资料,很多船东提出了新的改进意见,同时新的规范规则也引起了很多设计更新.文章是几年来设计建造的回顾与展望,由于规范规则的频繁修改,尤其是将来JTP生效以后,船体结构设计将有大的改变,这些都对船舶设计提出了新要求,目前的船舶设计既要考虑降低造船成本,又要有创新意识,以便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06.
为解决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在人民广场站实现列车双向开门以加快客流疏散问题,提出采用串行口扩展技术的方法.总结异步串口的多种扩展方法及优缺点,介绍基于SPI接口的串口扩展芯片GM8142,设计了基于GM8142的串口扩展电路和控制软件,并应用到轨道交通红外线车地通信设备中.相比其他串口扩展技术,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灵活、误码率低,可靠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07.
分析了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理论之间的互补性,论述了两者集成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并结合机车电路的特点提出了在专家系统的基础上引入神经网络的智能诊断结构模型,成功开发出一套新型机车在线动态诊断专家系统,实现了机车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对保证机车的安全运行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8.
利用希尔伯特空间定义正交,提出了一种新的单相电路瞬时无功电流和谐波电流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算法简单且容易实现,可以实时准确地检测出基波无功电流或者各次谐波电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09.
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运网络流量分配优化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运网络流量分配优化问题.基于服务水平的概念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下的快捷货运网络,网络中包含运输方式、服务水平各不相同的多种运输服务.给出一种求解联弧权重均为正值的有向网络中任意两点间k短路的Double-sweep算法,并对通过联弧时间为随机变量的情况进行讨论,该算法以Visual C++语言实现.以网络中两点间k短路作为可选径路集,构建快捷货运网络流量分配优化模型,模型在满足需求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且考虑了交通运输系统的外部影响.模型可采用Lingo 8.0进行求解.若干算例表明,给出的模型及算法可以用于求解实际规模的问题.  相似文献   
910.
研究目的:铁路技术规范规定遇到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超过6‰下坡道时应设接车进路的延续进路,以防列车冒进出站信号机后发生侧面冲撞事故.但是设置延续进路会带来车站列车通过能力的下降或增加工程投资等问题.客运专线铁路是否还需要采用该规定,对此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不宜设置的可能性,供工程设计者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分析既有线6‰下坡道延续进路设置的由来,结合客运专线铁路车辆制动性能及列车运行控制装备水平的提高,提出了客运专线车站站外有超过6‰下坡道时无需设置延续进路的论点,突破了铁路技术规范的规定,对降低铁路轨道和信号工程投资、减少铁路用地、提高车站列车通过能力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